西北军大刀军血浴卢沟桥:整连血战后仅4人生还
2022-05-19
29军老兵吴江平记得,7月28日这天,刚拂晓,30架日军飞机盘旋于南苑上空,弹坑累累,土柱冲天,硝烟弥漫。这是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的总攻。再次提起卢沟桥和南苑空袭,吴江平睁大深陷的双眼,情绪激动:“当年突围的时候,他们都死了,就倒在我旁边”。 1937年7月7日下午,永定河卢沟桥边的一阵神秘枪声,揭开了一颗侵略的野心。 从这天起,一个民族做出了最后关头的选择:抗争,乃至牺牲。 一寸山河一寸血,驻守北平的29军,挥舞大刀重夺铁路桥,在卢沟桥区域与敌决战,下定“愿以此桥为坟墓”的决心。同时,全国各界声援不断,对前线给予了各种支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荣维木看来,尽管卢沟桥事变后,29军弃守卢沟桥,撤离宛平城,但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是衡量战役成败的标志。8年抗战的特点就是敌强我弱,节节后退,以空间换时间,做持久抗战的准备。 这场战争最可贵之处,是真正触动了国民党下定抗日的决心,国共双方达成共识,全民抗日热潮形成,局面从此大不一样。此后国共合作、战区划分、八路军改编等都一气呵成,民族凝聚力形成。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成为东方首个站起来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而进行战斗的战场,阻止了日军的北进,牵制了其南进。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独自抗战了4年,对整个反法西斯斗争来说都有一定的贡献,也得到了盟国的肯定。 世界从来没有离深渊如此之近。 70年前,噩梦醒来,胜利来临。历史终于可以平静地书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整个世界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不过是为了维护最简单的人类底座基石。 人类大厦不倾,人们才能免于恐惧。 触摸历史肌肤上的烙印,我们在70年后回望这场反法西斯的胜利。 我们重访国内外27个战场,在真实的空间里去勾勒、还原当年那些着名战役。我们也会跨过时间的距离,把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你看到的,将是一个个带有别样视角的报道。 我们会寻找决定重大战役胜负将领的后人,在他们身上,你将看到血脉如何传承。他们携带着父辈甚至祖父辈的基因,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光荣与梦想在一个家族里延续。 我们会寻找一些特殊角色。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他们只是一个个无名英雄,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往往在某个契机下成为战争的拐点。我们将记录平凡人生命里浓墨重彩的时刻。 正义的和平,人性的光辉,将贯穿整个专题,这是我们对二战的诠释。 雨是从7月初开始下起的。金振中的记忆里,这一场连绵阴雨,未曾间断。 7月6日下午14时,他独自换上便服,扛着大锹,踏过泥泞之地,至卢沟桥车站。 这是1937年的北平,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频繁演习,与我29军冲突不断。 彼时29军共有4个师驻守。负责守卫卢沟桥的是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 金振中回忆当时情景:远远看过去,前边七八百公尺的地方,日军的队伍正不顾雨淋和泥泞演习,目标正是宛平城和卢沟桥。 战争一触即发。 第二天,北平已是不堪忍受的酷热,寒暑表上的水银柱从大清早就直线上升。 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的陆军助理武官今井武夫的记忆里,7月7日晚,卢沟桥附近第一阵来源不明的枪响过后,8日4时23分,日军得到可以向29军开枪的命令。 8年抗战,从卢沟桥掀起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