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堪称大明朝“第一硬汉”,忍受三年酷刑,仍旧不改其志

2022-05-19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英雄,例如戚继光等人,还有许多著名的谏臣例如今天本文的主角杨继盛,他堪称大明朝“第一硬汉”,忍受三年酷刑,仍旧不改其志。

杨继盛出身于农耕世家,祖上都是农民,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读书人,但杨继盛却想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的命运,于是他边放牛边读书,在三十一岁时高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这只不过是他一个人和整个家族的成功,他也不会名垂青史,而他能够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做了常人不敢做的事情。

由于杨继盛饱读诗书,对古时的谏议之人十分崇敬,所他为官以后,立志向古人学习作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在他还是微末小官的时候,就敢于弹劾大将军仇鸾的“马市之议”。

结果,杨继盛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被下了诏狱,而且还被贬到穷乡僻壤的地方,做狄道典史。过了一年时间以后,大明边疆的战况证明杨继盛的主张是正确的,因此他也得到平反,并升官至南京户部主事。

结果,杨继盛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被下了诏狱,而且还被贬到穷乡僻壤的地方,做狄道典史。过了一年时间以后,大明边疆的战况证明杨继盛的主张是正确的,因此他也得到平反,并升官至南京户部主事。

其实这个南京户部主事就是一个闲散的官职,并没有什么实权,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嘉靖皇帝为他昭雪平反而已。在嘉靖年间,奸臣严嵩与仇鸾关系不好,二人针锋相对,互相攻击。此时严嵩知道杨继盛与仇鸾有仇,他秉承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想将杨继盛收为己用,并且一年之内使他连升四级,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可是令严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继盛与仇鸾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二人只是政见不同而已,相比于祸国乱政的他来说,才是深仇大恨。

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郊,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而归。

过了一年,严嵩的同党、大将军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议和。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更是义愤填膺。

杨继盛为人正直,看不惯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就向明世宗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训练士兵,抵抗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动心,但是禁不起仇鸾一伙撺掇,反而把杨继盛降了职。

杨继盛被贬谪之后不久,明朝和鞑靼便议和了。但是没多长时间,俺答就破坏和议,进攻明朝边境。仇鸾密谋暴露,吓得发病去世了。

到了这时,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便把他调回京城。严嵩还想拉拢杨继盛,哪知道杨继盛对严嵩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他决定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弹劾权奸严嵩。虽然他明白这很有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冲锋,但还是甘愿化作一把锋利的剑刺向天下唾骂已久的奸臣,哪怕这把利剑折断也无怨无悔。

杨继盛斋戒沐浴三日,静心写下《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大罪”和“五奸”,且言明此为死谏,一时震惊朝野。严嵩乃权谋高手,暗中进谗,说杨继盛包藏祸心,明世宗雷霆大怒,再次将杨继盛投入诏狱,杨继盛经历了生命中最后的苦难岁月。

在诏狱中,杨继盛要受廷杖之刑,有人送来蚺胆一块,并告之可以止痛,杨继盛慨然道:“椒山(杨继盛的号)自有胆,何蚺蛇为!”于是谈笑赴刑,廷杖打断了他腿骨,皮肉被一块块打碎,在肮脏的环境里,他腿硬若木,溃肿如小瓮,高烧不止,“忽然而死,忽然而苏,如睡又醒……”为了自救,他做出骇人听闻的举动,自己用瓦尖生生将腐肉割下,面色不改,却吓得狱卒站立不稳,举灯落地。

杨继盛身处诏狱三年,他撰成《自书年谱》,将自己四十年的人生所遇所思点滴记录。至此,杨继盛依然心忧国家,听说朝廷为了阻止俺答汗入侵,在北京外修筑长城,遂写诗道:“万里河山俱帝业,如何谋计只神京。备边自是千年计,塞外谁人筑五城?”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只顾保卫京城,那边塞的百姓谁来管呢?

杨继盛有着铁骨铮铮的气节,但并非铁石心肠,他托人向家里传话,关心子女娶嫁之事,他在给孩子的信中谆谆教导:“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杨继盛还写了一首振聋发聩、光耀后世的自况诗:“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这是在尽作为父亲的责任,教育孩子养正气,行正道。杨继盛的妻子也是非凡之人,为了救自己的丈夫,她慨然道:“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

在严嵩的翻云覆雨下,杨继盛被处以死刑。他泰然自若,安定心绪,给妻子写下长长的遗书,详细交待了身后事,然后久久深思,提炼出自己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在幽暗的墙壁上,刻下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知道,这十个字会永远在人们心中流传。

在行刑现场,无数百姓前来送别。杨继盛凛然吟出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我为正义的事业而死,其碧血丹心会被世人铭记,人心向背,岂容颠倒?百姓得闻后无不痛哭流涕,很快将这首诗传遍了九州。七年后,严嵩垮台。十二年后,杨继盛冤屈洗清。

孟子还说过:“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杨继盛就是这样为民请命、舍生求道的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正因为人民群众同时信仰着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在危难之际迸发出磅礴的力量,百折不挠、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