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认为淞沪抗战全面抵抗是'义和团救国'
2022-05-19
“九一八”后,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更猖狂了,竟然在1931年10月初把军舰开进了长江。<br/> 看到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挑衅,蒋介石气炸了,当即命令淞沪军区长官严为防御,必要时与日本人干,他表示:“决心与倭一战” [1] ,命上海市市长张群:“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 [2]<br/> 10月16日,蒋介石以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首都战备计划,密令警卫军军长顾祝同、卫戍司令谷正伦、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警察厅长吴恩豫“遵照准备实施,其构筑工事之程序,第一期专筑交通要道,城内者限本月20日完成,城外及镇江者限本月23日以前完成。”[3]<br/> 一边是日本人进犯,一边是广东人对峙,蒋介石被弄得筋疲力尽,几近崩溃。<br/> 11月初,“宁粤对峙”大半年后,蒋介石终因日本问题与粤方达成和平协议:<br/> “此次日本对我国并未宣战,乃系用强盗明火打劫办法,侵略我国领土主权,故即使我国对之极力抵抗,亦不必用宣战方式。此次日本暴行,乃绝对无理,我国有要求国联及非战公约各国主张公道裁制日本之权利,故外间团体有所谓退出国联之主张,乃系一时愤激之谈,宜设法劝止之;如果日军来攻,应该抵抗,用武力来对付它,不要不抵抗。” [4]<br/> 12月6日,南京政府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5] 的对日方针。蒋介石也提出了“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关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6] ,对内则以安内攘外为基本方针,在策略上,争取准备时间,充实抗战国力。<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D/16/1D165FE658DA97418CCE55AE1D6A9FBD.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蒋介石认为淞沪抗战全面抵抗是“义和团救国” "/><br/><br/> 当时,蒋介石刚下野归来,地方军阀也都各怀心思,他希望能有多点时间,养兵蓄锐,积攒实力,待他日一报“济南事件”之耻。正是这个态度,蒋介石对上海的援助是有限度的,他从江西、河南等地抽调部队,目的不是参加淞沪抗战,只是在防备日军侵略的扩大。因为敌强我弱,注定的“淞沪抗战”的失败。<br/> [1] 《蒋介石日记》1932年10月6日<br/> [2] 台北“国史馆”藏,《蒋介石电张群日军如至华界挑衅我军警预定一防线进行抵抗》(1931年10月6日),《蒋中正总统·革命文献》第12册<br/>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九一八事变后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有关南京防卫的计划命令》,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会档案,卷宗号787-1996;肖如平《蒋介石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中心》,《中外学者论蒋介石》,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br/> [4] 《上海“和平统一”会议记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第798页<br/> [5] 《汪精卫接见首都各校代表》,《申报》1931年12月7日<br/> [6] 转引自蒋永敬《国民党兴衰史》(增订本),台湾商务印书店,2009年版,第316页<br/> [7] 《蒋介石日记》1932年1月19日<br/> [8] 《蒋介石手书对日外交原则一面交涉一面积极抵抗(1月29日),“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第15册<br/> [9] “蒋中正总统文物·筹笔”,第63册<br/> [10] 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02-103页<br/> [11] 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41-42页<br/> [12]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3日<br/> [13]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6日<br/> [14]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8日<br/> [15] 《京卫戍军出动》,《申报》,1932年1月30日<br/> [16]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22页<br/> [17] 《蒋中正致何应钦齐电》,“蒋中正总统文物·特交档案”档号080103,第13卷,缩微号:08A-01122<br/> [18]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65页<br/> [19]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227页<br/> [20] “蒋中正总统文物·特交档案”档号080103,第14卷,缩微号:08A-01126<br/> [21]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54页<br/> [22]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59-160页<br/> [23]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13册,第173页<br/> [24]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18日<br/> [25] “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第15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