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的历程

2022-05-19
1945年4月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来自50个国家,在会议期间集中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会议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因中国是会议发起国(中、美、英、苏)中按字母顺序排位最靠前者,因此由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自此,一个对战后国际秩序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组织——联合国宣告成立。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最终取得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这在根本上取决于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时,中国政府富有策略的外交斗争以及美国的有力支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没有以罗斯福为代表的美国理想主义政治家的扶持,以当时中国仍然较为贫弱的国力,英、苏两国领导人的轻蔑态度,能否取得这样的地位是要划上问号的。<br/>中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中国的四强地位确立<br/>1941年8月,美、英大西洋会议期间,罗斯福便有了以美、英、苏、中作为“四警察”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设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作为主要对日作战国家的战略地位更加受到美国的重视。1941年底,美国在《联合国家宣言》文稿中,首次将中国和苏联提到与美、英并列的位置。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是后来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思想渊源之一。中国作为战时四强之一首次出现在国际性文件上。1943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第一次会议时,罗斯福说服丘吉尔放弃反对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的立场,丘吉尔勉强同意了罗斯福的“战后以美、英、苏、中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的建议。<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4A/5A/4A5A2FC0F89F8B1CF2F8AB7045AA8B1A.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的历程"/><br/>罗斯福建议蒋介石中国代表团代表应包括多个党派<br/>1945年3月5日,美国代表中、美、英、苏四个发起国,邀请在1945年3月1日前对轴心国宣战、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家会议。由于此次会议事关世界和平与前途的大事,中国为此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关于代表团人选问题,从蒋介石的本意而言,当然希望由国民党包揽全部代表名额。顾维钧顾及中国在国际上需要统一、团结的形象,曾向蒋本人及宋子文、王世杰提出接纳中共代表加入代表团的建议,但未奏效。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周恩来在1945年2月代表中共中央致函负责调停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表示“设若国民党独占代表名额,将不仅为不公平和不合理,并将表示他们的见地是要分裂中国”。赫尔利将此事报告罗斯福。1945年3月,罗斯福向蒋介石去电称:“我愿使阁下知悉,如阁下之代表团容纳共产党或其他政治组织或政党在内,我预料不会有何不利情况,实则此种方法有显著之利益。若能容纳此类代表,在会议中必能产生良好印象,而阁下对于统一中国之努力,势将因阁下此种民治主义之表示,而获得实际援助。”罗斯福还特意举出美国代表团中就包括了民主、共和两党的代表,以委婉但又不容辩驳的姿态劝蒋转意。后又经多方斡旋,蒋介石终于确定了包括中共代表在内的十人代表团名单:宋子文、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李璜(中国青年党)、张君劢(中国民社党)、董必武(中国共产党)、吴贻芳、胡适、胡霖。<br/>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会议在旧金山如期举行。中共代表董必武作为代表团正式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公开身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亮相。董必武在旧金山期间,除了参加会议,还广泛接触了美国各界民众及华侨组织,介绍了解放区军民的情况,中共军队自抗日战争以来的战况、战绩,以及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等,有效扩大了中共在美国社会及侨界的影响。<br/>综观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美国政府做到了尽力支持中国的承诺,而且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甚至要得罪英、苏领导人也在所不惜。这当然主要出于其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即在战后东亚国际秩序中,美国欲以中国为盟国遏制苏联和日本的势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事务上。但不管怎样,这一做法于中国国家利益颇为有利,理当值得在历史书写中记下一笔。当然,我们强调美国因素也并非抹杀或贬低中国军民的抗战贡献及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而正说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br/>令人钦佩的是,罗斯福早就预料到,中国迟早会发展成一个现代的工业化军事强国,能与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的成长相匹敌。日本曾经成为国际社会中可信赖的一员,但后来背离了。罗斯福希望这种情况尽量不在中国重演。所以,他认为与中国保持合作的最好保证是让中国更充分地与其他强国联系起来,使其不至于自行其是。只可惜罗斯福的远见卓识在后任美国总统中极难寻觅,而其所倡导的国际合作精神,在今日更可作为中美双方减弱对抗思维的一种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