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有哪些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退位后生活如何?

2022-05-19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合起来说一下吧。“太上皇”之称,并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皇帝授给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但纵观漫长的历史,亦不尽然。在帝制时代,虽然“皇帝”前后递嬗,纷沓而至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寥寥数人而已。

网络配图

最早获得“太上皇”尊号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以泗水亭长起家,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成长壮大,又与楚霸王项羽逐鹿五年,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叔孙通为他制定朝仪礼乐,更使他踌躇满志,乐不可支,然身处极尊无以礼其父,乃下诏尊父为“太上皇”。这位刘太公从布衣而至极尊,只不过是刘邦为了光宗耀祖、粉饰门面而已。

[page]

点击看大图延至唐代,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半争错综复杂,太上皇的数量也居历代之首。首先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4年),“玄武门之变”发生,秦王李世民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不久,李渊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他这个行动是不得已之举,否则是不甘受这个虚名的。公元710年,睿宗李旦即位,改元景云,朝政则由其妹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把持。次年睿宗禅位,因太平公主劝谏,援借“舜禅位于禹犹亲巡狩”为辞,仍处理军国大政。

网络配图

   第二年八月李隆基那帝位(即玄宗),尊李旦为太上皇,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皇帝则自称“子”,命曰“制敕”,每日受朝,文武要职任免及政刑大事仍取决于太上皇。次年玄宗发动政变,诛太平公主,亲理国政,太上皇退居二线,居百福殿以娱天年。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乱起,玄宗避难四川,束手无策,郁郁寡欢。太子李亨于次年七月在灵武即帝位(即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而玄宗面对既成事实,不得不承认下来。把天下军国大事都交给肃宗,后来“南内幽居”,“几死于宦竖之手”。宋、明二代,北方民族关系比较紧张,冲突事件不断发生,伴随着这些事变又出现了两位太上皇。

[page]

宋徽宗赵佶本是有名的享乐皇帝,他荒淫奢侈,宠信奸佞,崇奉道教,把朝政搞得混乱不堪。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东京汴梁危在旦夕,这位享乐皇帝惶惶不可终日,急尽快下诏传位给太子赵桓(即钦宗),以“道君”自号退居龙德殿,饮宗尊之后太上皇。不久,东京沦陷,这时皇帝父子一起作了金国的阶下囚,最后身死异域,北宋终结。明朝正统年间,瓦剌入侵,英宗朱祁镇在专权宦官王振的挟制下亲征,在“土木堡之变”中作了俘虏。一时国家无主,朝臣奉其弟景王朱祁钰监国,进而称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后来明与瓦剌议和,英宗回京,他不甘心失去皇帝之尊位,于景泰八年正月在武清侯石亨等人的支持下趁代宗病危发动“南宫复辟”,抛弃太上皇的虚名,重新做起天子来。

网络配图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他最具特殊性的典型性。特殊在于他的退位不是被迫而是自觉的;乾隆一生励精图治,处处以皇祖康熙为楷模,晚年自号十全老人。他在位60年后即自动传位于儿子爱新觉罗·颙琰(即嘉庆),事前他曾说过:“若蒙昊苍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以增减之数”。

点击看大图1796年正月一日,正式举行传位仪式,亲将宝玺授予嘉庆帝,颁诏自称太上皇。其典型性在于他的归政:虽居太上皇之名而行皇帝之实。按清朝制度,退位后应迁出养心殿移居宁寿宫,训政亦然。而乾隆改归政为训政,仍在养心殿处理刑政,一直到死,而让嘉庆皇帝居于毓庆宫。尽管他一再说:“寝兴六十养心惯”,但事实是最好的明证,他训政到底亦未归政,仍然享受皇帝的神圣职权,嘉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甚至在训政后,清宫的“时宪书”仍称乾隆六十几年,足以说明还政极不彻底。所以,乾隆退位后权力也始终在皇帝之上,“太上”之名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