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百团大战:逼日军大佐写下'长恨歌'
2022-05-19
1940年8月,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突然被从梦中叫醒。原因是,就在这一天日军在华北各地,包括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日军都发现八路军在向他们发起猛烈的攻击。一时整个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乱作一团,日军不知道八路军究竟要攻向何方。尽管在华北的日军当时达到33万之多,但是面对八路军的全面进攻,仍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八路军的这次进攻由于共有100多个团参加,在历史中被称作“百团大战”。就在这一年早些时候,长江中游的要点宜昌陷落。八路军却在华北打出了“百团大战”,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br/> 百团大战的细节在几十年后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河北涞源的东团堡有两块石碑刚刚被出土,这两块石碑的著作者名叫小柴俊男,是日军的一名大佐。他所刻的这两块石碑叫做“长恨歌”,是他自己所写的诗词。<br/> 他为什么要在中国写下名为“长恨歌”的诗词呢?就是因为在“百团大战”之中,这个东团堡曾经驻有日军一支精锐的士官教导队,结果在八路军的猛攻之下,最终这批日军全军覆没,仅存的几名日军伤员最后选择投火自尽。当小柴俊男率领的援军赶到战场的时候,日军已经全部毙命,故此他才在此地写下了这一首“长恨歌”,最后一句话是“恨一死不能歼灭八路军”。<br/> “百团大战”在漫长的战线上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也是八路军在相持阶段向日军发动的最重要的进攻之一。<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6/FC/E6FCA2A1C4DB591D2B8C96B1716EB5C3.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忽必烈从中国的大西北对中国进行大迂回、大包抄。<br/> 这一战略其实非常毒辣,中国抗日名将李宗仁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经流露过对这种战法的担心和警惕。他说:“如果日军这样做的话,那么在华北平原的日军机械化部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而中国军队很难组成自己的防线,这样在长江下游的中国军队将无法退向大后方,也就不可能实行持久抗战了。”<br/> 那么在实战之中,日军为何未能实施这一战略呢?一方面,是抗战初起之时,中国方面诱使日军改从北向南的进攻路线为从东向西,从而利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沼、丘陵等有利地形与日军周旋。另一方面,当日军从战略上考虑从北向南进攻的时候却发现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出现了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敌后战场。日军如果从北向南发动进攻,必然要走华北平原,而华北却有一个俯视平原的屋脊,那就是山西省。<br/> 在山西,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也有卫立煌将军领导的中条山根据地。这些中国军队的存在使日军不敢轻易南下。而“百团大战”又展现了中国敌后根据地的战斗力。如果日军贸然南下的话,那么在山西、河北敌后的中国军队就很有可能切断平汉线,使日军在前线的几十万军队失去补给,从而可能造成被中国军队歼灭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被迫放弃了由北向南进攻的路线,应该说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百团大战”功不可没。<br/> “百团大战”的胜利战果不但有力地驳斥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传言,展示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战果之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br/>
- 上一篇:天台出了个全国顶级的佛教摄影家
- 下一篇:慈禧谥号的标准为什么跟皇帝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