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军队军力如何?大唐军威为什么能横扫亚洲?
2022-05-19
导读:“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br/>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r/>可惜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唐朝武功了得,我却从未在网上看到有人能将唐代边疆战争进行系统的记录。笔者在读《旧唐书》的突厥、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列传的时候,突然冒出个想法,按照编年将唐代历次规模较大的边疆战争(这里因为很多作战对象是唐朝的属国,所以用“对外战争”的说法不贴切,笔者倾向于使用“边疆战争”或者说“拓边战争”的字眼。)列了一下,然后大致能整理出唐代边疆战争的脉络。于是我就按照《旧唐书》,结合《资治通鉴》整理了一下,整理完后特与诸君共享。这里先放上唐太宗时代,即贞观年间的边疆战争记录。<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80/56/80564F5760FB16CCCAF59101BB5791F6.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少有的羞辱感。因此,唐太宗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这个塞北大患。<br/>[page]<br/>草原帝国,一方面受益于它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落后,使得当地人经过自然选择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强于其他地方的人。另一方面,也由于环境恶劣和生产力落后,难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贞观元年(627)开始,突厥就好运气就到头了,也许是因为颉利可汗人品太差,所以突厥接下去可谓祸不单行。贞观元年,突厥遭遇一场罕见的大雪灾(《狼图腾》中叫“大白灾”,类似的大雪灾曾经在汉朝时几乎毁灭了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羊、马、人冻死、饿死了一大批。同年,可能是对颉利可汗不满,突厥北方的铁勒诸部(铁勒是个很有前途的民族,它的两个部落后来都名垂青史,分别叫薛延陀和回纥)进行了反抗突厥的斗争。有意思的是回纥部的首领名叫“菩萨”,有他在果然铁勒如有神助。传说几千人打败了几万突厥兵。领兵的突利可汗回来遭到了颉利可汗的鞭打,直接导致了另一件对突厥极为不利的事件:贞观二年,突利可汗投降唐朝。<br/>内忧、外患、天灾,使突厥这个曾经让周边所有国家颤抖的草原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而最大的危机,则是南面唐朝的皇帝是唐太宗:一个充满主动进攻精神的中国皇帝。在今后的朝代中,这种类型的皇帝可不多。贞观三年,唐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塞进军,将领有李靖、李勣、苏定方等等,没一个是省油的灯,结果可想而知。唐军首战告捷。颉利可汗被击败后北退,同时派人向唐朝谢罪求和。李勣和李靖两个人一商量说,别看颉利可汗请求“举国内附”,口气软得要死,其实要是放他走,下次谁知道还会弄出什么麻烦?一合计就打算偷袭,有人说使不得啊,我们的使臣还在颉利那里呢。李靖说滚,那几个使者算什么,死掉就死掉好了,抓颉利可汗要紧。于是苏定方乘雾带唐军连夜出击,配合李靖大破突厥兵,斩首万余(注意,古史所说“斩首”数量不一定就是敌军的阵亡数量,有的敌人死掉但是首级没有取得,比如赶入河中淹死的时候。而且斩首的数量肯定还没有包括敌军战伤的数量。所以敌军实际损失要远远超过“斩首”数目)。颉利可汗想逃跑,却被李勣堵住了退路,结果……可怜的人。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当时还活着作为太上皇的李渊欣慰至极,说老子当年给他称臣,今天亲眼看到他成了老子儿子的阶下囚,太爽了!晚上,皇帝、太上皇、诸王、妃同上凌烟阁。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起舞(唐朝果然大有胡气……),热烈庆祝,通宵达旦。东突厥经过此次打击后,其部众被唐朝南迁,并由投降的被俘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统率。东突厥的故乡便被铁勒诸部之一的薛延陀占领。墙倒众人推,东突厥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薛延陀多次袭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告状。唐朝问起来,薛延陀解释说想当初突厥祸害你们唐朝多厉害啊,我现在是帮你们出气呢。问题是:现在突厥已经归顺唐朝了,你打狗也得看主人吧?唐太宗对薛延陀很不满,为日后灭亡薛延陀埋下了伏笔。<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4A/5E/4A5E536DD99F121E19B3EB2574506E6F.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汉朝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唐朝政府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唐朝的和亲有点类似今天向外国赠送大熊猫。)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显然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放话说不许和亲就打。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唐太宗呢?唐太宗不是那种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于是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br/>[page]<br/>击败吐蕃的第二年,一些附唐的党项人叛唐归吐谷浑。唐军迅速做出反应,带队的都是些一听名字就能士气大震的主儿——李靖、薛万彻、候君集。吐谷浑可汗伏允初战败于李道宗之手之后做出了游牧民族视为洪水猛兽的一招:焚烧草原(《狼图腾》上还说只有汉人才放火烧草原呢……)。伏允以此坚壁清野来尝试打消唐军绝漠远征的念头。李靖采用了候君集的意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犯盛唐者,虽远必诛,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唐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由候君集、李道宗带队,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走过盛夏都能降霜的险境,人吃冰马啖雪地走过缺水地区,终于追上了并沉重打击了伏允。伏允逃跑功夫了得,准备逃往于阗。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br/>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根据以往的经验,属国失臣礼往往是入寇的预兆。唐朝决定进行一场预防性战争。高昌王麴文泰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非常自信,说咱们这里穷山恶水,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唐朝你有种就来打我啊!唐军由候君集率领,让薛延陀兵做向导,又是一次长途奔袭,直抵高昌城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传说在唐军来到之前,高昌就流传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麴文泰派人搜索童谣的原始作者,无功。不料果然应验。这次战争后,高昌也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br/>次年,即贞观十四年,高昌的邻国焉耆大概是看到高昌完蛋,得意忘形,和西突厥通婚后拒绝再向唐朝入贡。刚打下高昌的唐军,搂草打兔子就顺便把焉耆也收拾了。安西都护郭孝恪长途奔袭焉耆首都,俘虏焉耆王。(长途奔袭,又见长途奔袭……《旧唐书》记载是“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险固,不虞于我。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孝恪纵兵击之,虏其王突骑支,首虏千余级。”)<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A/D8/5AD89FF3CE54F00234D910873C4510CC.jpg" class="cont_pic" alt="唐朝军队军力如何?大唐军威为何能横扫亚洲?"/><br/><br/>贞观十五年,是贞观年间唐朝平定西部边疆的重要一年。这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第二是唐军击败西突厥。西突厥的咄陆可汗和弩失毕诸姓失和。突厥这个民族,真是太会窝里斗了。整部突厥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内讧史。咄陆可汗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一时得意得昏了头,竟然开始入侵唐朝。这次又是郭孝恪,率兵击退突厥兵,并随即发起反击,斩首千余。突厥再次起了内乱,“众多亡逸,其国大乱”。第三件事是唐军沉重打击了薛延陀,为日后灭亡它做好了准备。这次又是薛延陀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救。唐朝忍无可忍,派李勣、薛万彻带兵出援。薛延陀的军队作战方式很奇怪,五人一队,其中一人牵马,其余四人步战,打赢了上马追击,打输了再上马逃跑(我死活想不通薛延陀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战法,难道他们一骑上马就不会打仗了吗?非得下马打仗?)。李勣正面抵挡薛延陀军,薛万彻则率领骑兵先冲垮了薛延陀阵后牵马的人。一看马匹被抢,薛延陀军“其众失马,莫知所从”,被唐军杀得“伏尸被野”。这一战,唐军斩首三千余不算,还俘获马匹一万五千匹。薛延陀首领夷男按照规矩,派使者请罪、求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