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佛学典故之“红炉片雪”、“盲人摸象”

2022-05-19

红炉片雪

片雪投入烧得通红的火炉之中,立刻融化,无影无踪。佛教用以比喻般若空慧能够当下消除一切执著之见和虚妄之情。

所谓空慧,就是观察一切事物缘起性空的智慧。“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从现象上说,万象森然,即是“假观”。从本质上说,荡然无物,即是“空观”。幻象与空性、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即是“中观”。

“红炉片雪”是侧重于“性空”而言的。《方聚成禅师语录·参禅》谓:“一法不立,红炉片雪,离见超情,从者里入。”宋师远《十牛图颂·人牛俱忘颂》谓:“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又学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紫陵微禅师答:“红炉焰上碧波流”(《五灯会元》卷十四)。意谓一法不立,真性自见。释迦牟尼佛自谓“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架,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四卷本《楞伽经》卷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余年而不曾说得一字,可谓“终日言而未尝言”,因为文字性空,佛法不能从执见、妄情中得到。

《楞严经》说“纯情则沉,纯想则飞”,“飞沉”,即是生死轮回。执见、妄情在佛教看来都是生死之根。贪、嗔之类属于“情”,是、非之类属于“见”。主要的执见包括有、无、断、常等。《大智度论》卷六谓,在般若智中,要否定一切肯定的见解,所谓:“四边叵捉,如大火聚”。明袁宏道《西方合论·理谛门》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影圣贤,誓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之加疮;道有道无,类红炉之点雪。”也是否定执见的意思。

相传佛菩萨在地狱中开示缘生性空的道理,无数地狱众生听到偈语,地狱之相立即化为乌有,如片雪入红炉中,由此得到解脱。清湛愚老人《心灯录》卷四说:“即在受报之时,明明在三途之内,一念能见此我,即时三途之拘集如一点雪入红炉中,皆了不可得。”“此我”犹无人我诸相的“大我”。三恶道中的众生一念见到“此我”,则地狱等相立即粉碎。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典出《涅槃经·猴子吼品》、《长阿含经·镜面王经》等。

有位国王命大臣牵一头象来,置于一群盲人之前,盲人们各以手触摸。过了一会儿,国王召唤盲人们:“你们见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都声称已经见到了。国王又问:“大象是怎么样的呢?”一名摸到象牙的说:“象形如莱菔根。”摸到象耳的说:“象如箕(簸箕)。”摸到象头的说:“象如石。”摸到象鼻的说:“象如杵。”摸到象腿的说:“象如木臼。”摸到象背的说:“象如床。”摸到象腹的说:“象如瓮。”摸到象尾的说:“象如绳。”国王听了盲人们的回答,感慨地叹道:“诸盲人群集,于此竞争讼;象身本一体,异相生是非。”在讲完这个寓言后,佛对诸比丘说:“诸外道异学亦复如是……各生异见,互相是非,谓己为是,便起争讼。”众盲各以其狭隘的局部经验来争论大象的形状,当然是荒谬的。

然而,《涅槃经·狮子吼品》进一步说:“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显然,局部不等于全体;但是离开了局部,也就没有全体可言。《涅槃经》指出:“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盲人摸象”比喻众生以妄想执著之故,不能了然见到“佛性”。唐湛然认为:“盲人摸象”,各执一见,无非是用“六法”来认识“佛性”。“六法”指“五阴”(色、受、想、行、识)和“神我”,属于众生的妄想,不能认识“佛性”。然而,《大经》(《涅槃经》)三十作盲人摸象譬竟,即合譬云:“或有说言色是佛性,乃至说言我是佛性。当知佛性与彼六法不即不离”(《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七)。“六法”妄想当然不是“佛性”。但是从佛法的“第一义”来看,“佛性”无所不在,一切平等;也可以说,“无明”即“佛性”。这就是“不即不离”的含义。

后因以“盲人摸象”泛喻无知者妄加讦说。元黄渭《书袁通甫诗后》谓:“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亦作“众盲摸象”。《五灯会元》卷十八谓:“少林冷坐,门人各说异端,大似众盲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