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电影《喜马拉雅》中的藏传佛教

2022-05-19

电影《喜马拉雅》

法国人艾瑞克·威力导演的藏族题材电影《喜马拉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藏族人的生活:艰苦寒冷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一群勇敢而淳朴的人,他们的物质条件很匮乏,为了生活,必须付出所有的努力和智慧,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生存的希望;然而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富裕的,宗教给了他们精神上的依靠。宗教作为观念层面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像酥油融入糌粑一样,渗透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从生到死,从经济到精神,从里到外,无不和宗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佛教从7世纪传入藏族地区,到现在已经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在此之前,藏族有原始宗教和苯教,佛教传入之后,两者有所整合,包括原始宗教中一些仪式性的东西等等,融入到佛教中,形成了有别于佛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藏传佛教。藏族全民性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刻而久远。电影《喜马拉雅》中处处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印迹。比如拉帕死后,对于尸体的处理,用了天葬的形式。天葬表现了藏传佛教布施的观念。藏传佛教提倡布施,大乘佛教还将布施列为“六度之一”。布施包括“财施”,即把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全部施舍给他人;“无畏施”,即解除他人的恐惧,得到身心的安全;“法施”,即将至高佛法教给他人,消除愚昧。而天葬体现的是财施的观念,即到死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施舍给秃鹫,完成最后的布施愿望。影片中拉帕的尸体是以天葬的形式献给了代表着神鸟的秃鹫和其他生灵;而对于灵魂,包括拉帕的儿子帕桑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生命是有轮回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他相信“爸爸会在天国得到重生”,会以下一个生命的形式继续。就像影片中天尼所说:“所有的生命最后都会死亡,重生,然后再死亡。”也正因为如此,藏族人对于死的态度会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更加注重生前积功累德。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了来世,他注重因果,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因此孝顺父母、施舍弱者、禁止杀生、懂得无常、努力做好善业。而到了死亡的时候,也不会不知所措,不会无法接受,而是坦然地接受死亡的来临。影片中拉帕的死,包括最后天尼的死,都死得很平静,周围的亲戚朋友,把悲痛化做力量,静静地念经,静静地送走亡灵。藏传佛教中,从来没有提倡盲目地信仰、盲目地接受佛陀所云的一切,反而提倡追根究底,提倡先用自己的智慧去考究一切,最后才决定是否信仰。影片中卡玛是一个年轻气盛、具有反叛精神的头人。他在用占卜决定卖盐启程日的时候说:“正是你们的占卜把我们引入了危险之中。再者,暴风雪是不会等着你们占完卜的,所以,早点出发吧”。在路途中休息与否的问题上,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把盐的决定就拿生命冒险”,他坚持休息两天,而没有相信占卜得来的结果。不过,在电影的结尾部分,他还是相信了一切,相信并钦佩占卜师天尼的话,认为天尼在晴空中也能见到暴风雪的存在。同样,对于宗教深信不疑的天尼,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具有与卡玛一样的反叛精神,他说:“一个真正的头人,应该有反叛精神”。用智慧去考究之后再决定信仰,而不是迷信,这正是藏传佛教的活力所在。佛陀也曾经说,所有的格西和智者,对我所云的,要像提炼金子时除杂质而获取精华部分一样追根究底,而不是盲目崇拜。影片始终贯穿着藏传佛教的内容。收割青稞的日程安排是通过占卜决定的;提瑟因的名字更换为帕桑,那样才不会被妖魔恶灵嫉妒仇恨;天尼他们为了跟上卡马的步伐,决定走险路时,僧俗一起念种种经,祈求逃过危险;帕桑相信爷爷的去世是去佛的天堂。藏族人的生活被宗教仪式深深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