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是谁写的 朱门酒肉臭的写作背景
朱门酒肉臭的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所以他的诗风前期多富有盛唐气息,后期多写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page]天宝六杜甫 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page]朱门酒肉臭的写作背景
杜甫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之时。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他怕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官,议论起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他勾结考官,欺蒙皇上。对唐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唐玄宗正感奇怪,李林甫又上一道祝贺奏章,说皇上圣明,有才的人都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留下的贤才了。
那时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经,作者也不例外。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拆,懊丧的心情不用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激愤,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在这种背景写下的不朽诗句。
[page]朱门酒肉臭的今天
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大约相当于3500万吨,即700亿斤以上。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全国粮食企业有近2400亿斤仓库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损失损耗逾150亿斤。在运输方面,我国的粮食运输方式落后,专业化运输工具短缺。大多数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即基本采用麻袋,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这样包粮在装卸、运输当中的抛洒以及包装物的遗留造成的损失率高达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