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音乐文化瑰宝——觉囊•梵音古乐展演在京举行

2022-05-19

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讲座(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觉囊•梵音古乐展演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觉囊文化是我国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系统,以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之一“觉囊派“为主体,内容包括了佛学、绘画、音乐、天文历算和医药学等丰富的文化形态。

“觉囊”是现在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一处地名,位于雅鲁藏布江边的雪山之间,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藏、汉、印等文化的交汇中心。公元十一世纪初叶,在此修行的高僧们建立了道场,并逐渐兴盛,成为藏传佛教五大宗派之一,以其所在地名被称之为“觉囊派”。与之生息相伴的各种佛教文化艺术也由此萌生和成长,包括梵乐唱诵、唐卡绘画、佛像雕塑等众多艺术形式,形成风格卓然的觉囊文化传承脉络。

由于觉囊隐逸于雪域高原之中,从不牵涉世事,故而保留了完整、纯粹的古老佛教文化传承。同时也因其远离藏区文化腹地,茕居崇山深林日久,故近代学者曾一度误认为觉囊教法已经失传。但实际上从源起至今,历经千年沧海桑田,觉囊始终保存着完整而系统的文化传承,从未中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随着国内外学者从多个学科领域不断展开的系统研究,这个古老的文化传承如同开启的宝藏,再次为世人呈现那份古朴与空灵兼蓄的神韵。

“觉囊•梵音古乐”是觉囊派传承千年的佛教音乐,不但保留了吹奏、敲打、乐舞、赞偈、唱念、手印、供养等多种藏传佛教修行要素,还开创了本乐种独特的“央移”记谱法;其传承600年的手抄曲本,集合了300多首孤本曲谱,成为研究古代佛教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的文化宝库。

经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率僧团于2008、2009年先后两次在中央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东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等8所高校进行巡演,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的赞誉。

2010年7月,国务院将觉囊梵音古乐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觉囊•梵音古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数字音乐推广与应用”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学者负责,将从传承历史、央移乐谱、梵乐唱诵、金刚法舞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研究。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特地邀请觉囊当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及梵乐僧团赴京,进行学术交流和展演。2012年9月24日上午,“觉囊•梵音古乐”学术交流及展演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进行,由中央音乐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项目与研究部主任、佛教音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袁静芳教授向与会者介绍觉囊梵乐的历史和音乐价值,觉囊当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也就觉囊的文化传承、音乐与佛法修行等主题进行讲座。参加展演和学术交流的学者有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副院长江小艾、肖学俊,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修子健,党办主任潘国强,学位办主任、研究员丁凡,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瑾,音乐学系系主任、著名传统音乐学教授周青青,著名民族音乐学教授田联韬等。

学术交流与展演取得圆满成功,到场师生被觉囊梵乐古朴、空灵的乐声和僧团清净自在的仪容所震撼,也被健阳乐住法主充满智慧的讲座深深吸引。袁静芳教授如是讲述:“觉囊派的梵音法乐是弥足珍贵的,它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千年传承不断的、雪域高原的原生态的艺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觉囊教派修行者,通过唱诵、吹奏和金刚法舞这样的艺术形式,用音声做佛事,让我们自己领悟自身心灵深处的善根和空性,也就是说通过形而之下的、有形有相的艺术形式,来演示一种无形无相的、形而之上的道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