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美术遗珍
所谓佛教“前宏期”和“后宏期”,系专指佛教在藏族地区传播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而言。“前宏期”指公元七世纪初叶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以前期间的佛教(即由佛教在吐蕃本部初传,几经周折到吐蕃赞普达玛灭佛);“后宏期”一般指公元十世纪始,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再兴时期。这一时期,西藏有许多著名的高僧创建了不少重要的寺院,扎塘寺即为其中最为宏大、最为壮观的寺院之一。
扎塘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由卫藏著名高僧扎巴?恩协于1081年创建,历经十三年全部完工。整座建筑按照佛教密宗的曼陀罗(“坛城”)布局,有内、中、外三重院墙。院墙外有一圈壕沟作防御、排水之用。中院墙内有夏季诵经场、库房和伙房等建筑。在中院墙与外院墙之间还建有拉康(经堂)和大塔。内院墙里是中心主殿,其形制、布局和风格与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中心殿相似,由门廊、经堂、回廊和佛殿组成,外观5层,实为3层。除此之外,扎塘寺相比桑耶寺还具有一些不同点,比如扎塘寺主殿底层转经回廊的宽度比桑耶寺的转经回廊多一弓,即多出0.9米;中层转经回廊绘有千佛壁画等。
扎塘寺主殿保存有不同时期、别具风格的壁画,尤其是佛殿保存的部分与寺院建成同期的壁画,除在夏鲁寺、大昭寺部分残存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画面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像,高1米左右,佛祖面相慈祥端庄,莲花宝座由枝蔓绿叶支撑,枝蔓两侧有一对白狮卧立。释迦牟尼的周围簇拥着僧人弟子、菩萨和供养人,与主尊释迦牟尼主像相比,两侧的僧人、菩萨像较小,且多为半身像,像高0.5~0.7米左右,供养人像仅有0.15~0.2米左右。周围群像的排列方式大致为三层:上层为若干列僧人弟子,多留平头,着僧衣,有头光,虔诚恭敬;中间一层排列着菩萨,头戴宝冠,高发髻,面部多呈长方形,高鼻长眼,眼帘下垂,面带微笑,衣着华丽的丝绸长衫;下层为供养人,俗人装扮,衣着富贵华美。各组壁画布局齐整而又错落有致,人物之间的空白处常以花草点缀装饰,画面饱满而秀气,色彩单纯而又细腻。这些异常珍贵的11世纪卫藏佛教美术遗存对研究西藏佛教“后宏期”初期的美术史、物质文化史以及文化交流史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