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娘唐卡:民族文化的瑰宝
适逢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节,唐卡以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瞩目。《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系列卷的陆续出版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认识唐卡艺术价值的窗口。作为编撰者之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唐仲山在亲历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亲眼目睹唐卡艺术作为一种鲜活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任重道远。
2004年唐仲山参与了由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的组织申报工作,其间,藏族的唐卡艺术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工程”的四大抢救项目之一。2007年7月,由唐仲山参与编撰的《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出版,该书的问世对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抢救与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后,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对玉树地区藏娘唐卡艺术的摸底普查工作。为了调研藏娘唐卡艺术的历史与生存现状,唐仲山随同索南多杰和达洛几渡通天河、三进藏娘,百余次穿行于寺院和艺人之家,充分地领略了通天河腹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谈及一次次的深入普查工作,唐仲山的脸上总是显现出喜忧参半的神情。他解释说,我们一方面为拥有这样璀璨的民族文化遗产而欣喜不已,另一方面又为艺人们生活现状、珍贵艺术品的保存以及唐卡艺术后继与发展而焦虑。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更加体味到“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的现实必要性及历史意义。
藏娘地区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以北,沿通天河北上约120公里处,历史上称为"佐年"。该地区拥有一座距今近一千年历史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桑周寺,由于寺中的藏娘古塔是藏区久负盛名的宗教圣地之一,所以佐年地区的唐卡艺术又被称为藏娘唐卡艺术。
回想起藏娘唐卡最初带给他们的震撼,唐仲山至今慨叹不已。藏娘唐卡的色彩、质地、主题与风格所体现出的传统的原生态特征,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藏娘唐卡采用的是天然矿物颜料,所绘制的画面光彩夺目,鲜活灵动、线条洗练,构图疏朗,主题与画风尽管相对于现代唐卡绘画来说似乎少了规范和拘束,但却愈加显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面鲜活而富有情趣。唐仲山还注意到,藏娘唐卡的绘画技艺基本上是家族内传承,传承脉络较为单一、清晰。唐卡技艺的传承主要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受,有些艺人世家尚保留有部分珍贵的唐卡草图,这些草图是艺人在创作唐卡时利用剩余的布头碎料绘制的,尺度不一。由于历史悠久布色灰暗,有些素描图谱已经模糊不清,但仍然能够看得出图案流畅的线条和人物鲜活的神态。面对这些图谱连同家庭珍藏的旧唐卡,唐仲山和同事们意识到它们不仅是艺人们学习和绘画的蓝本,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将为保持和传承技艺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对淳朴善良而又才艺出众的唐卡艺术传承人,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受到感染,同时更加激发了大家珍视民间文化的意识和责任。传统藏娘唐卡除了手绘技艺外,还有一种手绘兼木刻套版印刷的工艺。这种明显受历史上当地的刻印佛经工艺影响的木刻印版都为阳刻,其线条流畅、工艺娴熟,就藏娘唐卡艺术而言,既是一种传统工艺,也是一种传承手段。这个发现让大家欣喜不已。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看到历史上藏娘佛画工艺采用的是购自西藏的矿物和植物颜料,所需的胶类也通常是由动物皮胶或骨胶,颜料及辅料的加工及使用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但是由于近代以来藏娘唐卡的需求量和艺人外出机遇的减少,使得纯正矿物颜料的使用降低,加之化工颜料色彩的艳丽和低廉的成本以及便利的获取途径,传统的矿物颜料的加工和使用技艺濒临绝传。为此,唐仲山与中国唐卡艺术抢救成员们将搜集和整理到的大量珍贵历史及现实资料,按“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的实施方案编撰成了《中国唐卡艺术集成·藏娘卷》,最大程度地展现了藏娘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环境、藏娘唐卡艺术的历史与现实、唐卡艺人的传承与现状等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对藏娘唐卡艺术及相关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唐仲山说,藏娘唐卡艺术和热贡唐卡艺术都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二者在很多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在他看来,在借鉴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藏娘唐卡艺术的发掘和保护,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现代文明对这一民间文化瑰宝的破坏和颠覆。同时,作为藏娘唐卡艺术传承和发展中的活性因素,创作群体是藏娘唐卡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所在,也是延续藏娘唐卡艺术的命脉。因此,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是要对艺人们进行保护和培养。就此次唐卡艺术节的举办,唐仲山满怀信心地说艺术节必将会为推动唐卡艺术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生命之根的绵延和壮大增添必要的动力。(作者:王琼瑶)
[相关链接]:唐仲山,民俗学硕士。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
- 上一篇:历史上的炎帝究竟活了多少岁 炎帝究竟叫什么名字
- 下一篇:汉灵帝刘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