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世界最大露天瓷雕“渡海观音”现身瓷都福建德化

2022-05-19

世界最大露天瓷雕“渡海观音”落户"中国瓷都"福建德化。该瓷雕高六点二米,重六吨,以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大师的作品为范本,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领衔打造,历经两年始竣工。王双季摄

二十九日,记者在“中国瓷都”福建德化的瓷都广场,见识了最新亮相的世界最大露天瓷雕、德化首座瓷城雕“渡海观音”。该瓷雕高六点二米,重六吨,以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大师的作品为范本,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领衔打造,历经两年始竣工。

六米“渡海观音”刷新瓷界纪录

在德化瓷都广场西北侧,只见巨型瓷雕“渡海观音”屹立在高零点七八米,宽二点一六米的宝座上,胎骨坚实匀称,釉面滋润晶莹,美如脂玉,尽显明代瓷圣何朝宗大师的“象牙白”瓷质。 

据了解,“渡海观音”高六点二米,重六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瓷雕观音,刷新了瓷界纪录。坯体高七点五米,底座宽二点一六米,制坯时将其无规则地分解成一百三十九块,其中身体一百三十四块,头部五块,然后从头到脚对每一块进行统一编号。接着,创作人员参照模具雕制出每一块坯体,坯体的厚度均在三厘米至五厘米以上,最厚的达二十厘米以上,是平常烧制艺术瓷的一百倍。脸部是完整的一块,高一点二米,宽一米,厚三十厘米,重一百公斤,得四个人同时出力才能翻动它。坯体烧成后,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将其拼合成巨型瓷雕,身体各个部件以开片釉的形式结合得浑然天成,达到自然古朴的艺术效果。

观音头部烧成难度最大

“这已经是烧制第十三个了。”据窑炉设计师、巨型瓷雕观音技术人员王金堆介绍,制作观音头部难度最大,要攻克成型、烧成、安装三大难关。

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发挥了集体智慧,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掌握了雕制要领。后来采用传统的“打饼”烧瓷法,即在坯体成型时也用同样的瓷土制作一块“瓷饼”,把瓷坯附在瓷饼上一起烧制,在高温状态下,瓷饼作为底座托住坯体,使其不易变形;冷却时,瓷饼又能与坯体同步收缩,使坯体不易开裂。

王金堆进一步介绍,巨型瓷雕观音能烧制成功,还得益于当今的现代化科技。他说,他们根据观音头部坯体的大小“量身定做”了两个窑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程序控制系统,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达到窑炉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的效果。

头部的安装也是一大难题。高大的坯体,在空中作业更是难以移动,工作人员只能借助起重器,慢慢调整坯体的位置,还要对坯体进行适当剪裁、修整,直至各个部分接合起来相吻合为止,最后将其固定下来。

制作模具如建一座三层楼房

回想两年多来的创作历程,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感慨万千,他总是说这个工程凝聚了多个部门和诸多工艺美术师的集体智慧,但还有许多的“意想不到”:“本来估计打模所用的黑土是五吨,而实际却用了十八吨;原先在宁昌瓷厂选择八米高的车间进行创作,后来模具切开后无处摆放,又搬到鹏祥工业区一千平方米的车间内……”

据苏清河介绍,创作模具时师徒五六人齐上阵,有时还要另聘四五个工人。先用木头、铁棍等作支撑,光基座就用了二千块的砖头,有如建一座三层楼房。创作人员再也不像往常的“精雕细琢”了。在搭好的台架上“高空”作业,爬上爬下,辛苦自不必说,还要考虑整体塑造的艺术性和准确性。苏清河凭借自己多年创作观音的丰富经验,有时在台上雕刻,有时站在远处仔细端详,再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把造型塑造到完美为止。

“渡海观音”千年瓷都最具代表性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已有上千年辉煌的陶瓷制造史和外销史,却长久以来没有城雕。早在一九九三年十月举办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直到几年前德化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建设瓷都广场时才将城雕建设纳入项目规划之中。

在设计以什么主题作为广场的巨型雕塑前,德化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苏清河、邱双炯等八位当地著名瓷雕大师,对瓷都广场主题雕塑的题材方案进行讨论。

有人认为,在德化陶瓷史上,数明代“瓷圣”何朝宗最为出名。若做人物雕像,此人是首选。然而,由于历史久远,何朝宗的人物形象已模糊不清,历史文献中也没有详细记载,让后人无法考究。而他的瓷雕观音却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维纳斯”、“天下共宝之”,是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泉州海交馆还珍藏着他的代表作《渡海观音》。

经过多方论证,数易方案,最终确定“渡海观音”为瓷都广场的主题雕塑,并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领衔打造。据了解,瓷都广场于二oo五年动工建设,占地二十八亩。陶瓷文化成为广场的主要特色。文化墙、五行柱、特色栏杆与巨型瓷雕四大文化元素共同装点瓷都广场,不但彰显了瓷都的文化特色,而且提升了广场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