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揭秘:乾隆为什么选择在执政六十年时禅让皇位?

2022-05-19

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

乾隆为什么要选择在他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做出如此举动?在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否有一种压力笼罩着乾隆帝呢?在这千古罕见的权力交接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波折?

网络配图

永琰终于通过了父皇乾隆帝长达二十二年的考察,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那么,在这漫长、苛刻的皇储考察中,永琰是如何表现的呢?面对禅让皇位的父皇乾隆,嘉庆帝该如何对待呢?而乾隆帝是否能默默无闻地退出政治舞台呢?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二日,公历是1795年1月22日,乾清宫内外花团锦簇,顶翎辉煌,乐曲悠扬。八十五岁的乾隆老皇帝设家宴招待前来拜年的家族成员和近支宗室。由于钦天监预报正月初一恰逢日食,于是,推迟到了今天举行。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济济一堂,依次向皇帝行礼拜年。看着子孙满堂的盛况,遥想临御天下六十年的历程,乾隆皇帝感慨万千。

太监抬来了满满几大箱银元宝,乾隆帝要给子孙发红包。领到红包的人忙不迭地叩头谢恩,还没领到的人两眼直勾勾地期待着。然而,红包发完,唯独一个人没给,这个人是谁?您猜,他就是皇十五子永琰!

为什么不给我,本来应该人人有份,为什么偏偏落下了自己?永琰不敢质问,但一脸错愕,楞在那里。大家也百思不得其解。看来是故意不给十五阿哥的,不像是忘给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时,乾隆皇帝不紧不慢地轻声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你要银子何用?”

“你要银子何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人有钱无处花?

短暂的沉寂,现场立即迸发出一片轻声的惊叹,大家明白了,皇帝留给永琰的“红包”最大,堪称是“超值大礼包”--未来大清朝的锦绣江山!

几十年的秘密揭晓了,尽管现场的所有人对这个秘密都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时刻到来的时候,大家还是心潮澎湃,尤其是皇子们更是说不清酸甜苦辣;另外,储位归属本是皇家大忌,皇帝欲言又止,并没有说得很透彻,大家都不知如何表态,永琰本人更是尴尬。

[page]

权臣泄密,欲立首功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黄昏,永琰居住的跟冷宫差不多的撷芳殿的大门被拍打得山响,几个侍卫怒气冲冲开门一看,顿时矮了半截,有的弯腰请安,有的飞奔上房,向永琰通报,您能猜到来人是谁吗?

网络配图

来人是乾隆皇帝的大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而且,和珅的儿子是自己的妹夫,说起来也是亲戚,所以,永琰赶紧将和珅迎入客厅,请教此时来访,有何贵干?和珅笑而不答,扑到在地,连连叩头,口称主子大喜,又从怀中取出一柄玉如意,按宫廷礼节呈给永琰。永琰心里全明白了,大事已定,即将公布;和珅抢在公布之前报喜,欲立拥戴之功。和珅哪里知道,三年后,这成了杀他的一条罪名,什么罪名,拿今天的话说,叫泄露国家机密。确实,和珅这一举动有欠考虑,他提前一夜向永琰透露秘密,对永琰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让永琰产生疑问:你是向我卖好,还是向我示威?你无外乎就是在显示你的地位的优越吗!你敢小瞧我,莫道幼主可欺!可见,和珅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和珅刚走,宫中太监便来通知:明天在圆明园勤政殿,皇帝召见。永琰哪里还有睡意,过了午夜,立即套车启程,前往圆明园候见。此时夜深人静,但出了城就发现在前往圆明园的御道上,铃声喧腾,鞭声震野,一群群马队簇拥着一辆辆马车,向西北奔驰,灯笼火把照耀得一路通明。原来皇子、皇孙以及在京的王公大臣接到通知,都在往圆明园赶。看来,要改朝换代了。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公历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颙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

紧接着,乾隆帝又宣布了更为惊人的决定:

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至于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乾隆帝也作了安排,皇帝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每天要对皇帝进行“训谕”。

[page]

截止此时,乾隆帝统治中国六十年,除了乾隆帝以外,在场的人打记事起就使用乾隆年号,漫长的时光使人们习惯于乾隆皇帝的永存,现在,亲耳听到乾隆帝宣布他的时代即将结束,这个震撼力跟晴天霹雳差不多。

网络配图

不过冷静一想,立即发现乾隆帝退位退得并不彻底,实际上大权未交,就连紫禁城里边的天子寝宫--养心殿,乾隆帝也不打算腾出来,因为他说他住了六十年,一直很顺当,不想搬家;而且,他说怕换个地方睡不着(乾隆有失眠的毛病)。那么,新皇帝住在哪儿?乾隆说还住在毓庆宫,可以把毓庆宫改个名,不叫毓庆宫。至于叫什么,现在没想好,以后再说吧。

看来,颙琰这个“儿皇帝”不好干。

颙琰不能不出面表态了,他说他接受太子的地位,但不接受明年改元归政的安排,因为自己一方面年纪还轻(三十六岁还年轻!古人三十而立,不像现在,三十岁还叫男孩儿、女孩儿);另一方面,虽然他这些年一直刻苦用功,但感觉还是学识有限,阅历更少,所以,他愿意“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睱,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总之,请父亲把皇帝当到底,如果一定要归政,也应该等到寿登期颐,什么是“期颐”?期颐就是一百岁,那个时候再传位给他,他肯定不会推辞。总之,现在父皇才八十五岁,年纪不算太大,离一百岁还远着呢,所以,绝对不能接受父亲的禅让。

对于乾隆帝的退位,中央官员中除了和珅集团以外,普遍发自内心地赞同。大家都感到乾隆帝执政六十年,难免日久懈怠,目前国家积重难返,问题成山,换个统治者可能会有一番新气象;而且,乾隆帝已经八十五岁了,相比之下,国家部院大臣、封疆大吏差不多都是四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大家知道,老人跟老人谈得来,年轻人跟年轻人谈得来,总之,人和人的交往多局限在同一年龄段内,现在君臣之间年龄相差悬殊,隔着好几条“代沟”,根本无法沟通,平时全靠和珅上传下达,经过他这一“传达”,实际上皇帝不了解下情,臣子也难以领会皇上的旨意,结果就是和珅一手遮天,这已经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

但是,按照中国传统,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你不能不客气一番。于是,群臣言不由衷地纷纷上书皇帝,有的大臣劝乾隆帝顺应“亿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顺着颙琰的话说如果非传位太子不可,也应该“俟寿跻期颐”再举行归政典礼。前边说了,期颐就是一百岁的代名词,乾隆能活到一百岁?你还别说,乾隆对此也有点儿信心。同时,蒙古王公、满洲王公也上折恳请,一时声势浩大。

面对朝野反对他退位的呼声,乾隆皇帝是什么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