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耶律德光:曾有一个最好的机会统一中原,却被其挥霍了,最终下场凄惨!

2022-05-19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曾有一个最好的机会统一中原,却被其挥霍了,最终下场凄惨!

耶律德光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曾从父北征于厥里;西讨党项、回鹘;东灭渤海,颇有李世民的风采;继位后南下中原灭后晋,战功显赫。

文化方面,吸收汉文化,不拘种族吸纳人才,惩制贪官污吏,并仿汉人的制度变革政治,改国号契丹为辽;削东丹国,迁渤国遗民,并尊重各民族礼教,不禁各族自由通婚,促进国内民族融和;兴农业生产,整顿赋税制度,重教育,制历法,奠定辽国的强盛。

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救,以割让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山西大同)等十六州的代价换取辽兵南下,帮助石敬瑭消灭后唐,建立后晋。为了感谢契丹人,石敬瑭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义父,向辽称臣。

但是,石敬瑭死后,继位的石重贵只向辽称孙不称臣,于是晋、辽爆发大战,最终,辽灭晋,迁石重贵至黄龙府,成为宋徽宗赵佶的前世。

客观上来讲,耶律德光是想做中原皇帝的,在将石重贵送走后,耶律德光就穿上了中原皇帝的衣冠,接受晋朝百官的朝贺。

那么,耶律德光真的有可能在中原称帝吗?或者说,辽国真的能统一中原吗?

这得从两方面来说。

首先,对耶律德光有利的一点是:辽国在耶律德光时已较为汉化,中原汉人对契丹皇帝并非完全排斥,汉族的官僚也愿意臣服于辽,比如“五朝宰相”冯道,听说耶律德光入汴后,立刻从邓州(河南邓州)入朝,参见耶律德光。

另外,耶律德光还派出使者去地方上的藩镇,要求各藩镇向他称臣。各藩镇的节度使都是官场老猾头,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呢,嬉皮笑脸迎来送往早就成了习惯,汉人朱温当皇帝,汉化的沙陀人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当皇帝,和契丹人耶律德光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些藩镇纷纷上表,表示愿意向辽朝称臣。

更可笑的是,有些节度使听说耶律德光要召见自己,撒开脚丫子就往开封跑,恨不得下一秒就跪在新主子面前,献媚求荣。

但是,不利于耶律德光统治中原的条件更多。

首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很有想法。在唐末五代,治所在山西太原的河东藩镇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藩镇,李存勖就以太原为根据地,南下灭掉中原的梁朝,石敬瑭也是以河东为根据地,在辽朝的帮助下灭掉后唐的。

河东,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汾河穿行于山西中部,向西南汇入黄河,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更关键的是,中原王朝的国都开封在豫东平原,黄河南岸,易攻难守。也就是说,从开封北上攻太原很难,但从太原南下攻开封很容易。

刘知远坐镇河东,兵强马壮,并不怕耶律德光,只不过由于耶律德光暂时得势,刘知远也向辽称臣,但明显是在观望,等待时机。

什么时机呢?刘知远说得非常清楚:等着契丹人抢掠中原财物,引起民愤之时。

契丹人所居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不如中原繁华,而且契丹人不擅长耕地生产,所以,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主要靠抢中原人的。契丹人进入中原后,在耶律德光的纵容下,开始所谓的“打草谷”,就是打着给马找草料的旗号公然抢劫,在中原地区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堪比后来日军在河北搞的“三光政策”。

更要命的是,契丹人觉得还没抢够,又把目光盯在了中原的官僚身上。耶律德光让刘昫给他筹钱,说30万契丹大军灭掉了晋国,中原人难道不该有点表示吗?可是国库早就空空如也,哪来的钱?刘昫没办法,只好向开封的官僚借钱,不管你是宰相还是七品芝麻官,哪怕是看城门的,也要搜刮得干干净净。

就这样,耶律德光还不知足,又派人到地方上搜刮,大小官员都搜刮成了穷光蛋。就冲这一点,人心早就散了,大家都盼着耶律德光赶紧滚蛋。

当时,河南、江苏、山东、安徽交界的亳州、宋州(河南商丘)、密州(山东诸城)等地,都爆发了反抗契丹人统治的起义。消息传到开封后,耶律德光还长叹说,我真没想到中原人这么难以制服!

刘知远称帝后,就下诏罢免各藩镇给契丹人上供的钱帛,这么一来,中原人的民心就迅速转向了刘知远。而耶律德光呢?却开始沉迷于中原的繁华,每天喝酒取乐,还取笑中原群臣,说什么我懂中原的事,你们不懂我们契丹的事。

另外,还有一点对耶律德光统治中原非常不利,就是南方还有很多强国,比如后蜀、南唐、楚国,都有实力逐鹿中原。

尤其是南唐,疆域北以淮河为界(包括北岸的两个州),西至湖北武汉,南包括江西全省、安徽省大部、江苏省大部,综合实力是南方十国中最强的。就在耶律德光在中原胡闹的时候,南唐官员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就劝唐元宗李璟:趁中原无主,起兵伐之。但南唐当时正在福建陷入苦战,无暇分心北上。

不过,这只是李璟的战略眼光不行,他如果放弃福建,集重兵北伐中原,当时辽朝在中原失尽人心,而南唐又自称唐朝后裔,此时距离唐朝灭亡并不远,因此南唐能在中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还有割据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后蜀,综合实力仅次于南唐,一旦蜀主孟昶出兵北伐,从汉中出兵,越秦岭进入关中,则关西之地将尽为后蜀所有。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就将岌岌可危了。

总之,在耶律德光的折腾下,中原可谓四处着火,八处冒烟,契丹人在中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耶律德光只好打着“思乡”的幌子退出中原,结果走到河北栾城时,因病逝世。

由此也可见,北方游牧民族要想统一中原,必须要先自己汉化,取得汉人的认同,同时还要与民休息,尽最大的能力争取民心,这样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像清朝那样。

否则,最多只能像元朝那样,靠无敌的武力,实现短暂的稳定。

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其时,中原地区正是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9年后,机会终于来了,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了后唐,建立了小王朝。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继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但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难坏了伴驾的文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何容易。

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羓是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腊肉。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做成菜的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虽然只是给述律太后送上了一道菜,却把太后吓了个半死,而耶律德光也被后世戏称为“腊肉皇帝”。

耶律德光的墓在哪?

辽太宗耶律德光墓地在怀州,此墓地现称怀陵。虽然怀州城这个地方早就被人们发现了,但是怀陵的具体位置却一直不为人所知。后来一直到1976年,马林右旗文物馆里的工作人员在怀州一带考察的时候,他们终于在床金沟那里发现了怀陵。

他们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去调查有关怀陵里面的具体情况,当时对怀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勘测与研究,对于当时来说也是收获蛮多的。

耶律德光享年只有四十多岁,死后葬在凤山,耶律德光墓地就是怀陵。耶律德光逝世以后人们对他的平生传言非常多,甚至有关他的陵墓也有一些奇怪的传闻。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上记载,辽太宗当时在滦城病逝当天,有很多猎手在祖州西五十里的大山中打猎。根据这些打猎的人描述他们当时在怀州北凤山中突然看到耶律德光皇帝骑着一匹马,在追打一只白狐。当时见皇帝弯弓射箭,白狐一箭击毙,太宗却突然不见了,只看到死狐一弓箭。

随即听闻辽太宗耶律德光逝世,后来在白狐死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庙,甚至后来还绘制了太宗坐骑白狐的像。耶律德光死后,太宗即位,耶律德光墓地就在怀州北凤山,墓地名为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