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秦国士兵真的是嗜杀成性吗?为什么上战场不带头盔和铠甲

2022-05-19

秦国士兵上战场时袒胸赤膊,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兵马俑的一些士兵都是戴着一种小圆帽,据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但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军费紧缺还是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秦军的军官戴着牛皮做的板帽子,而士兵则把头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发髻。

网络配图

西北大学系主任、秦汉史专家徐卫民教授就此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秦国本身就是个崇尚武力的民族,这就好比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一样,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这里的甲也仅仅是指盔甲,但是却不包括头盔,不同的兵种穿的盔甲不同,基本上这些盔甲是皮质的,很简洁,这些都是为了显示出他们的这种尚武的精神。

这种尚武的精神从其他著作中都能感受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他说,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

[page]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同样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电影《英雄》中的士兵都戴着头盔,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

秦国士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主要动力源于可以进爵。

网络配图

既然崇尚武力,为什么不戴头盔更好地保护自己?徐教授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并且商鞅的两次变法都有针对军队的改革,最重要的两条就是:“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级制度。”

这些都规定了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必须英勇杀敌,而真正在战场上立了军功的士兵就可以加封爵位。徐教授说,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

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加封进爵,这是秦国士兵在战场上可以英勇杀敌的主要动力。据史书上记载,秦国直到统一六国的时候,共杀死敌人约有160万人。

[page]

除了军功授爵外,什么原因造成这个民族嗜杀成性?

记者问徐教授,除了根据首级授爵的原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造成了这个民族崇尚武力?是不是秦国本身就是一个野蛮的民族?

徐教授解释道,秦国的崇尚武力,和秦国整个发展过程密不可分,秦国原本是坐落在东海边的一个小国,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挤压,被迫迁徙到西边。而中原国家一直把这个秦国当成戎族,也就是少数民族来对待,很瞧不起它,认为它是个没有开化的民族。可以说,秦国是在一种很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除此而外这还跟它的环境有关系。因为秦国地处西边,靠游牧民族比较近,也可以说是在这些游牧民族的包围中发展起来的,而游牧民族比较擅长在马上射猎,这个对秦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耳濡目染的就会形成这种崇尚武力的民族精神。

网络配图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汉史专家安作璋也同样认为,秦国的崇尚武力,这个跟其民族的发展是有紧密的关系。由于秦国地处西边,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偏僻的小国,在春秋时期都没有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就是因为瞧不起秦国,称它为西北蛮夷之邦。所以,秦国一直以来的国策就是奖励耕作、发展农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加强军队的训练。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秦国崇尚武力的精神。

趣闻解密点评:秦国崇尚武力,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彰显应用气势,以气势来压倒敌人。小编明白了,不戴头盔就为了彰显气势。秦国的发展也离不开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擅长射猎,对崇尚武力的秦国来说,这个是影响比较大的。或许正因为这些,秦国才统一了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