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诗仙李白,究竟会不会武功,他的剑术究竟有多高超?为什么被人们公认为剑仙?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就是唐朝的佼佼者,而和他诗词并肩的还有他的剑法,那么他的剑术究竟有多高超?为何被人们公认为剑仙?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李白在世人心中是一个让人词穷的诗人,因众人根本无法用寥寥几个词语准确地形容这位放荡不羁的旷世奇才一生是如何的精彩。他曾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别人皆说伴君如伴虎,他却如此怡然自得,仿佛他才是朝堂之上的君主。他也曾经被贬,但仍淡定自若地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诗,让人拜服他的淡然大气。

李白于701年生于唐朝的碎叶城,祖籍乃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秦安县。这位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甚至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的诗歌黄金时代,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旷世奇才,连诗圣杜甫都对他敬慕不已,可见其魅力之大。

李白虽才高八斗,但他的仕途仍比较坎坷,他在官场上多次碰壁后,把希望寄托在婚姻上,希望通过政治联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第一段婚姻便是一段政治婚姻。李白成婚时年约26岁,娶的是湖北安陆的许氏夫人,其祖父乃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

三十岁以后,李白开始失意。先是当朝的宰相去世,李白因为被人诽谤,曾经多次上书为自己辩解,可是都被驳回。后来去到了长安,认识了宰相的儿子,也见过了许多王公大臣,可是都没有结果。于是官场失意的李白开始游山玩水,秋天去邢州,冬天去坊州,一个在长安西边,一个在长安北边,可见李白当时真真是伤心了。

第二年的时候,唐玄宗重任多名宦官,其中最得宠的是高力士,有多得宠呢?当时底下各方上奏的奏折,都是高力士代为裁决的。同年十月份的时候,唐玄宗御驾亲征,亲临洛阳,当时李白三十一岁,在长安过的穷困潦倒,跟许多市井无赖做朋友,生活是自暴自弃。不被上头重视的李白开始向往起自己好友居住的地方,隐约有些想要归隐山林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滞留在了洛阳。开元二十年秋天的时候,唐玄宗到洛阳北部地带出巡,跟地方官员说,只要有贤能的人才可以直接向朝廷推荐。而当时的李白正忙着跟好友游山玩水呢。

李白的官场之路可谓是非常坎坷。在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唐玄宗外出狩猎,正好李白当时也在附近一带游玩,于是渴望得到赏识的李白将自己的一首《大猎赋》献了上去,希望能得到玄宗的赏识。后来,李白又在长安通过卫尉张卿,向当时的玉真公主献诗,在诗里李白描述了自己穷苦潦倒的现状,并表示希望能得到玉真公主的引荐,从此为朝廷效力。从这个时候开始,李白便开始一步步地接近上层统治阶级。同年,李白还认识了贺知章,并将自己的诗本呈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完后对李白瑰丽又潇洒的风采感到十分欣赏,称他为“太白金星下凡”。可是三年后,李白却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离开了长安。

在这之前,玄宗因为玉真公主跟贺知章的推荐而看了李白的作品,当时唐玄宗对其十分的仰慕,于是就召李白进宫。唐玄宗问到了李白一些当下的时政事物,李白都回答的非常精彩,令玄宗对他赞赏有加,立刻就给了李白“翰林”的职务,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写诗供他娱乐。李白呢也比较争气,用他聪敏的思维讨的玄宗十分欢心。

得宠后的李白也招致了不少人的嫉妒。在李白四十三岁那年,因为对这种供人娱乐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李白开始天天放纵自己饮酒,后来更是跟贺知章等人成立了一个小旅游团,到处游山玩水,并称之为“酒中人仙”之游,连皇帝召见都不听了。再加上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那件事,引得宫里人的嫉恨,纷纷跟唐玄宗说李白的坏话,于是后来,唐玄宗也对李白疏远了。

最后六十二岁的李白将自己的手稿交付给叔父后,终于与世长辞。

李白的一生有着诸多的坎坷,但是他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而不为人所知晓的是李白的剑法与诗词可谓相提并论。

李白的青年时期是“胡汉合璧,文武兼备”的时代,与古代文弱之士相比,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时代。任夏文的渲染,李白早年读诗书,剑术更是他的杰作。

年轻时,24岁的李白离开了蜀国,周游全国,实现了他对世界的雄心壮志。这时,他的剑日夜陪伴着他。尽管李白半夜喝得酩酊大醉,但他的剑仍然陪伴着他。

事实上,蜀地名山大川,历代都有隐居修道的人。在佛道鼎盛的唐代,李白能的剑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许与他十几岁时在蜀山的历险有关。

他早期剑术的基础是许多人所无法企及的。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一文中向韩荆州自荐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好友魏颢在《李白传序》中,把ta写成了“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白的朋友评价他:一人一剑杀了市场上的几个人,这不是剑术高手,不可能做到。

也许在他年轻的时候,李白可以一剑纵横江湖。在武侠传奇的时代,李白的武侠精神,加上他的诗词美酒,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在后人看来,李白的剑术仅次于裴旻,在唐代位居第二。剑圣和诗仙的会面吸引了对方。后来,他们成了对手和学徒。

裴旻再次升华了李白的剑。裴旻可以是李白的老师,但不是教书的老师。

在道教繁荣的时代,用剑入道并非不可能。医学之王孙思邈在百岁之后,打破了生死的藩篱。

追求日升的道士就像江之鲫。唐玄宗以老子为尊。所以李太白被称为神仙,被誉为天人合一的风格,这显然衬托了他神秘的剑法。

而且从另一面来看,李白会武功是相当合理的。

一、勇敢尚武是唐朝士人集体审美风尚。

李白诗歌中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所谓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指的是盛唐时期的世人有尚武之风,有强大的自信心,这是一种积极人世的精神。盛唐知识分子普遍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渴望投身边塞建功立业的审美意识。而唐诗中的尚武之风则在这些边塞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李白之外,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带动了游侠之风的蔓延。唐人崇尚的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所以,李白从小习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李白还说,这些侠客即使是死了,“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连比较佛系的王维都热情地歌唱,“纵死犹闻侠骨香”,可见盛唐时期的尚武风尚,是当时流行的审美思潮。

二、李白的出身和性格,让他尚武精神更为浓烈。

李白极有可能是个武功高强的侠客,不过由于他是天纵之才,在文学上的光芒,掩盖住了他的武功高强。李白的家庭有胡人血统,即使没有胡人血统,他们家族曾经在胡地居住生活,胡人的弓马射箭的传统,肯定也会对李白产生影响。

李白后来生活在四川青莲乡一带,那里民风彪悍,且唐朝的统治影响力,在这里比较弱,百姓械斗比较常见。所以李白极有可能习武。李白身上有孟尝君那样的一掷千金的豪侠精神。李白在扬州期间,带着大把的钱,与朋友豪饮疯玩,并慷慨解囊接济落魄公子,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他告诉朋友说,“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日贫”,这正是侠客的乐善好施视金钱为粪土精神的具体体现。另外,李白身上有孟子那样“说诸侯而藐之”的不畏权贵平视王侯的独立个性。传说中他可以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磨墨。他天性狂放,他曾经说“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所以,没有什么能让他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

三、与李白关系密切的朋友均有记载。据《新唐书》记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宣和书谱》记录“及长好击剑,落落不羁来”;李白的门人兼朋友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年轻时候曾经杀过人,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崔宗之《赠李十二》中也说,“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看来,李白平时总是在袖子里藏着匕首,随时准备与豪强少年们血拼一番。

四、李白自己亲口所说。

李白是个极为天真浪漫的人,心里藏不住秘密,按理说杀人这件事情,应该秘而不宣的,而李白不仅把杀人的事情写进诗中而津津乐道,甚至还写进建立中夸夸其谈。李白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俨然一个武林豪客的形象。在《结客少年行》中说,“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看来他还是当街杀人。在《白马行》中更是残暴:“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李白对自己的一身武艺颇为自豪,找工作投简历,都是首先说自己的剑术高强,然后才说自己的文章天下闻名。李白曾在《与韩荆州书》中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其实,李白的意思很明白,在文人中,他的武功最强,在武士中,他又是天才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