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此人是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打了胜仗却潜逃40余年,最后却修道有成

2022-05-19

俗话说到好每逢乱世奇葩多,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是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打了胜仗却潜逃40余年,最后却修道有成,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时期,姚氏是陕西的名门望族,曾经出了姚兕、姚雄和姚古等名将,深受朝廷倚重。

北宋末年,金国灭辽国之后大举南下,兵锋直逼都城开封。

危急时刻,朝廷命令姚古屯军于怀、泽之间抵御金兵,不料敌人突然渡过黄河,绕过宋军防线直逼腹地。

姚古等人回防已经来不及了。

宋钦宗召见留在京城的姚古之子姚平仲,在福宁殿询问姚平仲退敌之策,赏赐其许多金银布帛,并许诺退敌之后重重赏赐。

姚平仲自信满满地对宋钦宗许诺:“亲自带领敢死队前往敌营,将敌人的首级拿回来献给陛下。”

史书记载:“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

很多人都觉得姚平仲过于张扬,其实姚公子还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浪得虚名,确实是有些本事的。

姚平仲自幼勤奋好学,姚古也是极为喜爱这个侄儿,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对其倾囊相授;在姚平仲十八岁的时候,便已小有名气,率军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但终究是年轻气盛,当时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

当时关中的豪杰都很推崇姚平仲,叫他“小太尉”;后来睦州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觉得这姚平仲太轻狂了,而且有野心,所以更加忌恨他。

结果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在宋钦宗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的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

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

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

这姚平仲在上清宫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直到宋孝宗时期才出山,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

史书记载:“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

真的不知道为何姚平仲要逃,其实他已经打了大胜仗了,连破两座营寨,在当时已经算是大功了,最多也只不过是未能斩获敌军大将而已,但这是敌军已经撤走的缘故,也算不得是大过吧?但如果考虑到后来姚平仲修道有成,所以只能说,在此次出征中,姚平仲可能另有奇遇,否则修道岂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他也从没说过他得道的原因,这就更让人猜疑不已了。

小编认为也许姚平仲是被童贯给欺负怕了吧,所以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看来“跑路”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古人早就用过了。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