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最后一位功臣李勣:他的一句话,帮武则天登上了皇位,最后却被她杀害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王朝之一,其中历代皇帝中,武则天的名声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可是你知道吗?她能当上皇帝和一位凌烟阁的功臣离不开关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李勣,他的一句话,帮武则天登上了皇位,最后却被她杀害。
李勣,曹州离狐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原本姓徐,名世勣。永徽年中,因为触犯太宗的名讳,改用单名勣。家中多奴仆,积粮数十万斗。李勣与他的父亲都好善乐施,救济贫苦人,不论亲疏。
大业末年,韦城人翟让聚众做强盗,李勣跟从他,当时十七岁。李勣对翟让说:“如今这片土地是你和我的家乡,人大多都相识,不宜侵扰。况且宋、郑两郡辖区中有御河,商旅往返,船车不绝,到那里抢劫财物,足以自养。”翟让称善,于是劫取公私船只掠夺财物,兵马壮大。隋朝派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二万讨伐翟让,李勣与他多次交战,终于在战场上杀张须陀。起初,李密逃亡到雍丘,浚仪人王伯当隐匿在乡野,伯当和李勣一同劝说翟让尊奉李密为首领。
隋朝命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勣用奇计在洛水上打败了王世充,李密拜李勣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死的人将近半数。隋朝皇帝命令饥民到黎阳仓求食,官府在那里开仓赈济灾民。当时政教混乱,掌管仓库的官吏不按时发放赈济粮,饿死的人每天有数万人。李勣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是因为饥饿,现在如果得到黎阳仓,我们的大事就成功了。”李密就派遣李勣率领部下五千士兵从原武渡过黄河突袭黎阳仓,当天就占领了它,开仓招饥民随意领粮。十天之内,兵力发展到二十多万。过了一年多,宇文化及在江都反叛弑君,聚兵北上,直指东郡。
当时越王侗在东郡即位,赦免了李密的罪,拜他为太尉,封魏国公,授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命令他们讨伐宇文化及。李密派李勣镇守仓城,李勣在城外挖深沟来固守。宇文化及准备攻城器具,四面攻仓,被壕沟阻隔不能到城下。李勣在壕沟中挖地道出兵偷袭敌军,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率众归顺唐朝。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勣占据,没有具体归属,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为自己邀功。以此求取富贵,我以为耻。现在应当如实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报告李密。
使者初到朝廷,高祖听说李勣没有奏表,只有信给李密,非常奇怪。使者把李勣的本意上奏给高祖,高祖非常高兴地说:“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加授他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去王爵。于是改封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高祖命令李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抗拒王世充。
李密反叛朝廷被杀,高祖因为李勣过去曾经侍奉李密,派遣使者告诉李勣李密反叛朝廷情况。李勣上表请求收葬李密,高祖下诏许可他的请求。李勣披麻带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才散去,朝廷民间都认为李勣有义气。窦建德在魏县捉住了宇文化及,又进军攻打李勣,李勣力竭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逮捕了他的父亲,放在军中当作人质,命令李勣还是镇守黎阳。
武德三年,李勣独自抽身回到京师。
武德四年,李勣跟随太宗在东都讨伐王世充,屡次交战都获大胜。又向东夺取土地到虎牢关,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归顺唐朝,李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州刺史荆王王行本。又跟随太宗平定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顿军队回朝。论功行赏,太宗是上将,李勣是下将,李勣和太宗一起穿金甲乘兵车到太庙报捷。
李勣的父亲从铭州和裴矩一起入朝,高祖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李勣又跟随太宗打败刘黑闼、徐圆朗,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徐圆朗又占据兖州反叛,朝廷任命李勣为河南大总管讨伐圆朗。不久,李勣抓获圆朗,斩下他的首级献给朝廷,平靖兖州。
武德七年,高祖下诏命李勣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祏,孝恭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李勣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了辅公祏占据的寿阳,到了峡石。辅公祏的将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驻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十万,用锁链连接大战船,用来阻断长江的航路,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此抵御唐军。李勣攻击筑在长江西岸的堡垒,不久就攻下了它,冯惠亮单独乘小船而逃。李勣乘胜追击,陈正通大败,仅带着十余骑逃到丹阳。辅公祏弃城夜逃,李勣纵马追击在武康杀了他,江南全部平靖了。
武德八年,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勣为行军总管,在太谷攻击突厥,驱走了敌人。
唐高宗即位后,李勣还被任命为宰相,执掌朝廷政务,可以说他在当时出将入相,是朝廷的关键人物之一。由于李勣年事已高,唐高宗李治特意下诏,“乘小马出入东、西台,卑官日一人迎送”。 永徽六年,唐高宗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于是,唐高宗召集几位朝中元老进行商议,“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别人都去了,唯有李勣称病没去。李治说:“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结果褚遂良坚决反对,于志宁“顾望不对”,也就是说没有一位老臣支持李治。唐高宗不甘心,秘密召见李勣,征求他的意见。
当时,李治以商量的口气对李勣说:“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褚遂良坚决反对,他是顾命大臣,莫非这事就只能算了?”李治这句话信息量很大,将整个事件高度概括,并切中要害,其一,表明自己的态度,立武则天为后;其二,褚遂良是顾命大臣,你也是顾命大臣,只有你表态,我才有底气。
而李勣举重若轻,轻描淡写,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为外人!”这样的表态等于支持了李治,也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陛下废立皇后是家事,自己拿主意就是了;其二,不必要问我,我是外人,当然褚遂良也是外人。
这样一来,李治有了底气,将褚遂良贬官边地,将王皇后与萧淑妃废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那么,李勣这句话为何如此管用?
首先,得从太宗李世民的托孤说起。
李世民临终前托孤于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并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显然,李世民担心有人离间长孙无忌与李治的关系,要褚遂良关键时刻主持公道,而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褚遂良是南方士族,背景明显不同,所以,李世民托孤褚遂良的关键,是代表不同的势力,主持公道。但褚遂良没有守住立场,早早倒向了长孙无忌一边。
而对李勣的托孤是提前并单独进行的,在宴会上,李世民对李勣说:“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如此信任,将李勣感动地咬破手指以示忠心,酒喝得一塌糊涂。李勣不但是功臣元老,在军队中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托孤李勣,是李世民防备不测。
所以,李世民托孤的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三人,本身就带着很强的制衡性。如此看来,在李治夺权的关键时刻,李勣发挥作用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李勣深谙官场之道,一直隐忍自保。
长孙无忌上台之后,嚣张跋扈,利用房遗爱谋反案,一举打掉了政治上的反对派,甚至仅是看不惯的大臣也被打击。李世民赞许李勣、薛万彻、李道宗为当世三大,结果被长孙无忌打掉了两个。
而李勣看出了其中的肯綮,一直低调慎微,将尚书左仆射之职早早辞掉,仅留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身份,只听政,不发言。令长孙无忌抓不住把柄,。可以料定,如果李勣公开与长孙无忌对着干,那么,他的战友薛万彻、李道宗就是前车之鉴。所以,隐忍使李勣能够在关键时刻支持李治。
第三,李治一直提醒李勣的责任,巩固李勣的地位。
长孙无忌的权势日益嚣张,朝中宰相除李勣外都是长孙无忌一党,李治没有丝毫权力可言,而论资历与功勋只有李勣能与其一较高下。于是,李治提拔李勣为司空,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尉、司徒、司空是大唐最高职务,称为三公,没有具体职责,只与皇帝坐而论道,虽是虚职,但这样的提拔使李勣的身份与太尉长孙无忌齐平。而且,李治还专门为李勣题词:“朕以绮纨之岁,先朝特以委任,……茂德旧臣,惟公而已。”这段话有两个含义:其一,抬高李勣的身份,当时“茂德旧臣”还有尉迟敬德、程知节、唐俭、长孙无忌在世,“惟公而已”的意思便是只有你李勣能与长孙无忌较量;其二,“先朝特以委任”意思更加明确,就是不要忘记先帝李世民的托孤。
第四,李勣出身山东庶族,不打击门阀势力,永无出头之日。
李勣有多重身份,不但代表军队,他还是山东庶族地主。长孙无忌把持朝政,非关陇门阀不用,使一大批官员黯然失意。李治与武则天看到了这股力量,并很快将他们组织起来,代表人物有:许敬宗、李义府、袁公瑜等。如果不扳倒长孙无忌,这些人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
李勣表态支持皇帝之后,许敬宗等人心领神会,很快在朝中散布消息,说:“田舍翁积得十斛麦,尚且想换个老伴,何况天子想立皇后呢,不相干的人瞎议论什么!”这句话与李勣那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为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维护皇帝的权力。
将尊贵的天子于皇后比成老农与老伴,李治与武则天听了也不生气,任凭这句话传播。在李义府与许敬宗的带领下,朝廷绝大多数官员成为皇帝的主持者。于是,百官上表,请立武昭仪为皇后。
所以,李勣这句话才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精明、忠心、地位缺一不可,而李勣做到了三者的完美统一。
在武则天成为皇后这件事上,李勣出过力,然而他的家族却惨遭武则天的屠杀。原来李治死后,他的儿子李显即位,但很快就被武则天废掉,此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徐敬业联络一些人,在扬州起兵叛乱,反对武则天的统治。
消息传来,武则天非常生气,当即下诏,“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与此同时,李勣的子孙也遭到杀戮。为了逃避杀戮,甚至有一些徐懋功的后裔逃到了吐蕃境内。705年,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即位,他正式下诏恢复李勣的官爵,并重新为其改葬。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