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最后下落如何?为什么在金国入侵民间群起反抗时,不见他们的身影?
说到杨家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关于他们的故事,衍生出了戏剧,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那么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最后下落如何?为何在金国入侵民间群起反抗时,不见他们的身影?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说说,杨家将的主要的经历。杨业应该能算作是杨家将的创始人的样子,他就是在北宋开国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时候他不是北宋的将领,应该算作是仇敌的样子,但是杨业那个时候是北汉的一个大将,赵匡胤那会是攻打北汉,但是杨家将是比较的强大的样子,赵匡胤也是没有成功,那个时候赵匡胤去世了是他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置,之后还是对北汉进行了一场战争,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北汉已经不行了,所以进行了投降,之后杨家将成为了北宋的军队。
杨业自己能力是很强大的样子,之后的时间里面杨业是一直的在保护边境的样子,那个时候雁门关也是杨业守护的地方,那个时候契丹是有十万人都是没有打过杨家将的呢!
契丹被打败之后再也没有对于北宋进行攻打,那个时候已经是惹不起杨家将了,真的是害怕了,但是契丹是不来打仗,皇帝也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直的很想打仗的,那个时候是杨业还有潘美是商量好了一套对策的燕子,但是那个时候潘美自己临阵逃脱了,这个直接的把杨业给坑了,救援直接的就是没有了,杨业自己也是在战场上面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杨延昭是杨业的儿子,算作是子承父业了,但是之后的时间里面契丹是没有和北宋在进行大战的,那个时候杨延昭也是比较的厉害的样子,那个时候《檀渊之盟》的签订也算是有了一段时间的太平的,两个国家之后没有在进行大战,但是杨延昭是在五十七岁的时候病逝了。
杨文广之后接任了杨延昭的位置,那个时候是和西夏进行打仗,杨文广是在狄青的带领之下进行一个战争,那个时候杨文广打仗的战绩是非常的好的,所以说朝廷也是很看重这个人。
杨文广七十岁的时候,北宋和契丹貌似又是打起来了,但是那个时候杨文广的身体已经是不能在打仗了,杨家将也是不知道去了哪里,末年的时候也没有来救自己的国家。
那么杨家将在北宋末年,国难当头的时候,为什么不出来救国呢?
要知道,当金国入侵的时候,除了官方的抗战以外,民间也有不少人站出来,组建游击队、家族军队,抗击金国的侵略。杨家将作为当时有名的武将世家,为什么在这时候却一点儿声息都没有呢?
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北宋崇文抑武,让杨家后人放弃了习武。
北宋初年,在经历了和辽国的澶渊之战,并订立了“澶渊之盟”后,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一定的岁币和丝绢,辽国则认北宋为“大哥”,从此后,宋辽两国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再发生过战争。
接着,北宋又和西夏发生了宋夏战争,西夏举国来和北宋对抗。最后在范仲淹、韩琦等人的打击,以及双方的谈判下,北宋参考“澶渊之盟”,也是每年向西夏提供一定数量的岁币和丝绢,西夏也认北宋为“大哥”,由此后,宋夏两国也很少发动战争了。
这样,北宋对军事就没那么重视,开始实施崇文抑武的国策。再加上北宋初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等多起农民起义,让北宋统治者认识到管控民间百姓习武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在招考录取,武将的政治待遇各方面都给得比较低。
杨家将虽然是武将世家、名将之后,但是在这种气候下,他们也放弃学武了。既然不学武,他们又怎么组织人马抵抗金国侵略呢?
第二,杨家将对北宋皇族的感情并不深。
首先,杨继业是北汉降将,在宋朝不受重视,没有获得公正对待。杨继业本来是北汉将领,与北汉皇室有密切的关系。宋太宗灭北汉以后,虽然因为听说了杨继业的威名,在攻打辽国的时候,让他当西路军的副帅,但仅仅是副帅,并没有重用。而且,在杨继业战死后,北宋并没有给予优厚的待遇。对因为临阵脱逃,造成杨继业战死的将领潘美及监军驸马王侁,也并没有任何处罚。这一切,都让杨家后人心生不满。
其次,杨家将在民间的声名鹊起,也让杨家后人对北宋皇室有怨气。杨家将名声鹊起,应该在北宋中晚期就有了。虽然那是文艺作品推波助澜的结果,但是,杨家后人肯定认为这就是他们祖先的事迹。而他们过的日子却很不如意,这肯定让他们怨气颇多,因此,并没有在金国入侵时发挥什么作用。
第三,杨家后人生活的地域,让他们不可能在抗金中发挥作用。
北宋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到杨继业的孙子杨文广就截止了。杨文广主要在西北一代抗击西夏,也有南下随狄青平定广西之乱。他们的后人,应该也主要生活在西北(或者西南)这一代,并不处在金国入侵的核心区域。因此,作为民间人士,他们应该不可能参与抗金的事情。
纵观中国历史不乏忠良武将世家,但为何独有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中持续千年并且还在不断续写更悲壮更荣耀的历史呢?
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合一,那么一个家族就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精神、传统乃至性格的传承的统一。那么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性格使杨家将英雄辈出纵横天下呢。我们再回过头看看真实历史,杨令公之死在小说和影视中历来是重头戏。兵败两狼山,撞死李陵碑。多么悲壮,而真实历史比小说可能还要悲壮。陈家谷之战,本来是一场可以胜利了的伏击战,而正如宋太宗后来总结所说群帅败约,一场为了掩护雍熙北伐大军安全撤退的诱敌深入的伏击战就在群帅败约的背景下失败了。
令公之子杨延玉也在阵前阵亡。令公不顾失子之痛,继续拼杀,终因中箭倒地被俘。但老令公坚贞不屈绝食而亡。如果比较两种死法我认为后者更为悲壮更能体现令公的报国决心。一个人在被俘后可能面临各种酷刑、各种侮辱、各种诱惑而依然坚定必死决心从容就义实在说明这个人的心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不过如此。令公牺牲后,其子杨延昭肩负起了抗辽任务,抵挡住了辽军数次大规模南侵。辽军畏惧六郎将他比作天上的六郎星。后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成为河北防线的最高统帅。他一心光复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后,杨延昭十分愤怒,国仇家恨于一身,他甚至不顾朝廷严旨几次直接领兵攻击掠夺辽境。最后含恨卒于任上。那么从中我们能看到杨家将拥有什么样的精神、什么传统、什么性格呢。
一、担当天下、忠于民族的精神,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杨家将所保的不只是朝廷甚至可以说不是朝廷,而是身后的这个民族这片土地。杨家将对民族的爱、对这片热土的爱给予了杨家将这样的精神,国家危难日,男儿上阵时。就是杨家将精神的特点。
二、子承父志、自我培养的传统,杨家将之所以名将辈出英雄不断就是因为杨家的志向是正义的是光荣的是杨家人自主选择不断传承的。看看六郎祖继承令公的志向,再看看璟公及杨洪祖继承先祖的志向就是这样。而这些继承就是一个家族自我培养的过程。
三、沉稳果断,血性刚毅的性格,无论史书还是现实杨家将家族族人往往的性格特点都是沉稳和血性。这种性格来自历史又还原于历史,从令公决死反击的陈加谷之战就可以看出,虽然是撤退但是也是有策略的撤退而且要让敌人不敢前进的撤退。在大战临近千钧一发之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足以说明其沉稳和果断,而无论令公血战疆场慷慨就义,还是历代其他祖先的表现都可以看出杨家人的血性和刚毅。
以上这三点组成了杨家将家族基本的精神内涵。正是因为有这种传承才有了这个家族的历史的传承。如果脱离这些那么杨家将的子孙也只是杨家将的子孙而不会成为杨家将。历史走到现在杨家将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已经融入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之中。这种精神的传承也跨越了杨家将家族从而扩大至整个民族对于这种精神的传承。我坚信在当今杨家将精神依然有巨大的感召力、可以凝聚一代又一代爱国的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战斗。同时历史也不只是过去,历史就在我们脚下。让我们继承先祖遗志,秉承杨家将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立新功。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杨家将人的光荣与梦想。锻造新时期的杨家将!
- 上一篇:屈原真的是跳江而死吗,还是死于情杀?
- 下一篇:纪信是有什么作为?他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