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唐山方言入驻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2022-05-19

“你是哪里人?”“我是唐山的(读die)。”“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做(读zou)啥的(die)?”7月7日,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唐山对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唐山方言”进行的工作验收过程中,方言发音人姬艳玲地道的唐山话令人忍俊不禁。

201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中国各地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工作。计划开展80个少数民族语言(含濒危方言)调查点,50个汉语方言(含濒危方言)和30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调查。

在对唐山方言的验收工作中,姬艳玲等人的唐山话,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张浩明与专家组成员对“唐山方言”的传承满怀希望。唐山方言也顺利通过验收被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唐山话亦称“老呔儿”话,发音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呔”字本身即有“土气”之意。以已故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为代表的戏剧演员通过央视春晚平台,让唐山方言以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得以广泛传播。

然而,要真正讲好唐山方言也并非易事。70岁的蒋明英是唐山滦南县人,平素一口地道的唐山话。然而,当需要在专家面前用原汁原味的滦南方言读1000个常用汉字、1200个常用词汇、50句话,谈风俗习惯,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她感到难度不小。验收当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专家组组长曹志耘等专家的指导下,蒋明英才第一次用方言完整地讲述了这个流传已久、广为人知的古老故事。

验收中,专家们一致认为,语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体现民族的凝聚力,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唐山有丰厚的语言工作基础,“唐山方言”是中国语言中地域特点浓厚、代表性强的语言。此次将“唐山方言”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起到传承和保护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