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敢挖掘帝王陵墓?神秘机械“挥剑木人”竟秘密保护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为了对抗自然,对抗敌人,克服困难等等都会利用自己的智慧造物以用之。火的出现、四大发明、几次工业革命等等无不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机械运用于防盗墓之中也是毫不逊色。物质文明发展而兴厚葬,厚葬而兴盗墓,盗墓兴而使得众帝王将相费尽心思以反盗墓。关于古代的陵墓,大多有脂烛长明,弩戎不虞的传说,这些传说为本来就阴森神秘的陵墓又增添了一些恐怖。而对于气势恢宏、历史悠久的秦始皇陵地宫,人们对这样的传说更是深信不疑。
据《录异记》记载:唐僖宗末年,一个盗墓贼被凤翔府官差抓获,当府曹李道审问时,盗墓贼说他“为盗三十年,咸阳之北,岐山之东,陵城之外,古冢皆发”。但有一次,在掘一古冢时,“石门刚启,箭出如雨,射杀数人。……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复进,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积,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惊恐走。比出,门已塞矣。后人复为沙埋死。”
这个盗墓贼死里逃生,无怪乎他对府曹李道说:此次不被捉捕,也打算今生“誓不发冢”了。由此可以推断出,秦始皇陵若真是机关重重也是合乎情理的,但真正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秦陵地宫机关密布,种种机关都让盗墓贼们望而却步,但如果说墓门两侧的“自动暗弩”就已是神物,那么第二重门的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岂不令人怀疑科学?
一、挥剑巨人
图:木质巨人俑
一重门以“自动暗弩”防卫,二重门则是巨大木人。据《史记》记载:“木人对面站于门旁两侧,手执巨剑,相对两人以巨剑相撑,数十木人排于通道两侧,已成威武阵势。”但此威武之势并非用于装饰只用,真正的杀伤作用在头顶两个相撑的巨剑,其锋利和重量可达到剑落人亡的效果。
二、木人的动能
图:坑现巨型木人
据《录异记》记载:“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可知,木人不仅能够简单的执剑自上而落下伤人,更可以具有运剑的能力。那么此番运剑的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呢?此动能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一方面:根据现如今的推测,以木头而制成的巨大木人不可能能够获得足够的动能而完成繁杂的运剑动作。另一方面,从木人胳膊关节连接处的槽道下功夫也只是自上而下简单的直劈或者是斜劈的效果,以此由众多木人同时落剑而形成运剑的效果。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秦朝时期有过大规模炼铁。也有人猜测是否巨大木人身上装有大型铁质发卡提供动力?可事实是虽然秦朝已出现铁器,但当时炼铁技术比较粗糙,而且炉温也达不到炼高质铁的温度,铁的杂质很多,甚至比青铜还脆,所以秦朝时铁主要是用在农具上,连列装军队都不能使用。
三、自动引发巨人出击
图:巨人击断通道
由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有限,所以还无法做到激光或声控感应,所以包括“自动暗弩”等都是触发性武器。这些挥剑木人也是如此,一旦有盗墓贼进入第二重门的通道,就会碰到连接巨剑的绊索,而致使木人启动,巨剑落下,以遭到巨剑挥动而形成的足够杀伤性的打击。这种能够通过机械的联动作用而实现的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效果也是古代机械方面的一大奇迹。
四、自毁通道以落入水银池
图:环绕的水银池
当然,巨大木人的简单打击不足以阻挡每一个盗墓贼,但是其巨大重量却可以摧毁连接墓门和棺材的通道,当巨人倒下和巨剑挥下,极有可能将通道摧毁,以使得盗墓贼们落入环卫秦陵地宫的水银池中。
图:破败的巨人俑
因为秦始皇陵内藏有大量的珍宝奇物,所以在防盗方面也是做足了工夫。在墓门内两侧、通道两侧等地方安置上这种触发性杀伤武器,一旦有人进入墓穴,就会碰到地上哪个连接着巨剑的绊索而遭到猛烈的打击或落入水银池。这种巨大木人一方面给秦陵地宫增加威严之势,还为地宫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不仅体现了秦陵地宫的严密和危险,更加体现了古代机械工匠的才能和智慧。
- 上一篇:夏邑地方话翻译
- 下一篇:悉尼人质劫持:澳人质事件或为独狼式恐怖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