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秘的中国黄金部队是如何组建的?
2022-05-19
导读: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5吨,这个数字比1901年黄金产量4.51吨还小。此后长达20多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幅员辽阔的资源大国竟然是产金小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仅靠出口物资创汇充实国库的尴尬局面,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面对找金队伍的短缺和种种条件的制约,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震脑中出现:“让部队去找金子!”这不是他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这个想法周总理找他抓黄金时就有,只是那时正搞“文化大革命”,条件不成熟,现在他感到条件已经成熟了。他相信中国地质学家的意见: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br/>1979年1月,经王震、谷牧副总理同意,冶金工业部上报《关于整编基建工程兵地质支队的报告》。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在非常时期做出非常决策。3月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给国家建委、冶金部、基建工程兵下达批示。为了加强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迅速发展黄金生产,同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扩编、整编一批部队专门勘探、生产黄金。由此,一支特殊部队——中国黄金部队诞生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21/02/2102917F20F0D00644C3958A15A01E6C.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担当起矿区技术总负责的重任。经过一连几个月的实地采样、观测、化验和研究分析,郭俊华发现,斜长花岗斑岩具有金矿化现象。但几代地质工作者都把砂岩作为这里唯一的找矿标志,并上升为一种理论固定下来。郭俊华的这一想法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一个刚退汗毛的人就想当哥白尼。在冷嘲热讽中,郭俊华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br/>1999年9月的一天,郭俊华从标本库里把曾经采来的一个“花岗斑岩”矿样揣进口袋,匆匆赶往甘肃石鸡坝金矿区和四川联合村矿区去求证。到了矿区,心急如焚的郭俊华一头扎进废弃的狭窄坑道,找寻着相似的矿样。在翻山越岭、攀援摸爬的苦苦寻觅中,他惊喜地发现,这个矿区主矿脉的矿样竟与他口袋里的矿样非常相似。他拿着采集到的标本,提出将“花岗斑岩”作为新的找矿标志,大家一致表示赞同。他们在阳山矿区一口气采回了一百多件矿样,并连夜送到千里之外的支队化验室。当显微镜下的矿样切片上颗颗金粒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时,郭俊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官兵们根据新的找矿标志,确定新的钻矿地点,钻机开始了新一轮的轰鸣。2000年春天,当钻井探到预定深度的时候,终于见矿了,金矿的本来面目渐渐地显露出来,捷报频传。<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3/DC/03DC5F82917E2E1A5CD01544BD66CC0E.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神秘的中国黄金部队是如何组建的?"/>2000年,武警黄金部队成功地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金矿钻探新工艺,布施深部钻孔18个,孔孔见矿,有的孔可推算出金矿体厚达20米。金矿资源量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一条矿体的黄金资源量为57吨,超过特大型金矿50吨的价码,是国内罕见的富矿。短短几年间,这里的金矿探明资源量突破百吨大关,创造了西部地区、全国乃至世界找金史上的一个奇迹。随着探测工作的深入展开,矿区总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阳山金矿的发现,改写了我国没有200吨以上超大金矿的历史,是我国在西部找矿理论和实践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对我国黄金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