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北的方言俗语
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古楚语与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那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鄂东北的方言俚语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
在称谓上,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亲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屋里的”;广济、黄梅一带称妇女为“嬷[ma]儿”、“嬷嬷”;“嬷嬷”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弄不清就会闹笑话。
鄂东北人称小孩为“细伢”,男孩为“男伢”,女孩为“女伢”。广济一带称男孩为“弟儿”,女孩为“姐儿”。“兄弟”一词在鄂东北多指弟弟;英山一带还称叔父为“老”。如二叔称为“二老”.妹妹称为“老妹”。
鄂东北方言在生活用语上也颇有特色。上衣叫“褂子”;裤衩叫“裤头儿”;水壶叫“吊子”;自来水笔称“电笔”;上午叫“晏〔yan〕昼”。下午叫“下昼”;晚上叫“黑里”或“夜心”;吃晚饭叫“过夜”;睡觉称“困醒”,简称为“困”。另外广济一带还把吃午饭叫“喝茶”。
鄂东北还有一些民俗特色极浓的俗语。怀孕的妇女常馋嘴,称为“害肚子”;私生子称为“黑耳朵”;英山一带把结婚称为“吃鸡胯儿”,因为结婚宾席中必有一碗鸡是专给新郎、新娘吃的;人死了称为“上山”,因为鄂东北山多,人死后都要抬上山去安葬。给受惊的小孩收“魂”称为“叫吓(音he)”;神汉装神弄鬼称为“过阴”;因做事外行而闹笑话,被称为“白鼻子”,这与舞台上的白鼻子小丑逗人发笑有关;假心假意地请人吃饭被称为“卖白菜”,此词源于一个单吃别人而自己一毛不拔的卖白菜小贩的故事;“秧毛大麦”是鄂东北的宗族矛盾激化的一种报复性用语.
鄂东北方言古朴,一些目不识丁的妇女口中也常出颇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鄙而和之”(意即不注意身份与人调笑),“树家野嘴”、“互不来哉”、“归怨”、“耻人”等。鄂东北方言中还有一些古词遗风。比如“慊”.古汉语意羡慕和思念.至今鄂东北方言中仍体现了这两种意义。如“麻城的屋,浠水的谷,黄冈中间慊得哭。”慊在这里指羡幕。人们说“这孩子慊她妈。”这里的“慊”就作思念讲。诸如此类古词.鄂东北方言中不少.它们看起来极土气.但在古代文献中都可找到根据。这种语言现象与鄂东北的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活化石.
鄂东北还有许多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词汇.有待人们去品味、欣赏。
- 上一篇: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实质:争权夺地残杀生灵
- 下一篇:历史揭秘:曹操为什么一生未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