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徐志摩:风流倜傥的民国第一诗人

2022-05-19

文/马少华

提起徐志摩,有两件事最为人津津乐道,一是他的诗,二是他跟三个女人的纠葛。

徐志摩的诗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在人们的印象中,整个民国时期好像只有他一个诗人,别的诗人在他的巨大光辉之下,都显得黯淡无光,要好好想想才能想得起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大诗人,在青少年时期却跟诗无缘,直到二十多岁才开始接触诗歌的王国。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一个商人家庭,还是大名鼎鼎的武侠宗师金庸的表哥,父亲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因此在徐志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培养他经商的才能,希望他能继承家业,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商业人才。

然而,徐志摩年轻气盛,满脑子都是救亡图存的激进思想,还曾专门拜梁启超为师,立志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对美国的建国方略起过重大作用),因此,徐志摩到美国留学时,专门选修了美国政治史,并大量阅读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著作。

不过,徐志摩看得越多反而越迷茫,渐渐地发现其实自己并不适合做一名政治家,这让他很苦恼。就在这时,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进入了他的阅读范围,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最渴望的东西,因此,徐志摩立刻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业,专程去英国剑桥大学拜访罗素。可惜的是,当时罗素已经不在英国,让徐志摩落了空。不过,虽然拜访罗素没有实现,却让他在剑桥大学彻底激发出了内心不可遏抑的诗歌才华。正是在剑桥大学,徐志摩开始大量接触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作品,并深受影响,从此走向了大诗人的道路。他后来回忆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恐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了。”

1922年,徐志摩回国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迅速在国内诗坛掀起了一股热潮。两年后,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由徐志摩全程陪同,这更加激发了徐志摩的诗情。为了表示对泰戈尔的敬仰之情,徐志摩专门在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新月”,取自泰戈尔的著名诗篇《新月集》。从此,“新月派”成为中国诗坛上一个重要的派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新月派”也被称为格律诗派,因为它讲究格律,并提出了“建筑的美”和“音节”的概念,把建筑、音乐、绘画等艺术引入到了诗歌当中,创造出了一种极具韵味和美感的诗歌。拥护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罗隆基等等,而徐志摩无疑是这个诗派的盟主。

鉴于徐志摩在诗歌上的巨大成就,2008年7月2日,在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80周年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专门立下了一块诗碑,上面用中文刻着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世界顶级大学中,这是唯一一个用中文写就的纪念中国人的例子。

说起徐志摩,就不能不说他跟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

徐志摩的第一位夫人是张幼仪,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张幼仪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徐志摩也很满意,跟她度过了一段还算甜蜜温馨的生活,直到绝世才女林徽因的出现。

当时张幼仪已怀有身孕,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竟逼着张幼仪打胎。那时候医学不发达,打胎有很大的危险,张幼仪担心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可徐志摩却冷冷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张幼仪终究还是没有答应,徐志摩一气之下,逼着她签了离婚协议,自己跟着林徽因回到了国内,把张幼仪扔在了英国,终生不再见她。

而张幼仪毕竟是名门之女,并没有就此堕落,而是放下所有的悲痛,进入大学深造,回国后还创办了公司,并主持上海女子储蓄银行,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尤其难得的是,张幼仪虽已离婚,但仍然对公婆不离不弃,徐志摩空难之后,张幼仪一直侍奉公婆到老,无怨无悔。而且,张幼仪还出巨资,将徐志摩全集整理出版,被世人誉为奇女子。

晚年时,张幼仪说:“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跟林徽因的感情历来众说纷纭,而且两人的关系也最是复杂。徐志摩跟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忘年交,关系极为亲近,林长民也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的好友,而林徽因又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未婚妻,后来徐志摩与梁思成共同的好友金岳霖又加入了战团,对林徽因仰慕之至,甚至为之终生不娶。

梁启超素知弟子的脾性,就写了封信劝他,说林徽因已经跟梁思成订婚,世上的好女子多得是,你又何苦对林徽因念念不忘?可徐志摩虽然对恩师极为尊敬,但在这件事上却毫不让步,回应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梁启超只能徒叹奈何。

林徽因是一个知性女子,知道像徐志摩这样为爱痴狂的大才子只可远观,是不能托付终身的,因此对他始终以礼相待。不过,哪个少女不怀春,面对徐志摩这样风流倜傥,对自己又如此痴迷的大才子,任谁都得心动。徐志摩空难的消息传来后,林徽因久久不语,第二天就让丈夫梁思成去飞机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回来,挂在卧室的墙上,一直到去世。

徐志摩最后一个女人是陆小曼。陆小曼聪慧美丽,能歌善舞,是当时著名的交际花,跟大才子徐志摩相遇,自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郁达夫曾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那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图:徐志摩与陆小曼)

认识陆小曼后,徐志摩迅速从林徽因的失落中恢复过来,没多久就登记结婚了。结婚那天,梁启超是他们的证婚人,对这个弟子,梁启超是又爱又恨,在婚礼上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空难后,陆小曼极为悲痛,在《哭摩》一文中,声泪俱下地写道:“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支。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摩!漫说是你,就怕是苍天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伤……”

徐志摩的空难,被认为是近现代文坛的最大悲剧。那是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参加林徽音在北京协和礼堂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乘坐飞机从南京起飞,经过济南上空时,因大雾弥漫,难辨航向,不幸坠机。

在追悼会上,名流毕集,共同哀悼这位不世出的大诗人。在众多的挽联中,蔡元培撰写的挽联极为醒目:“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吧——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