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汉高祖刘邦究竟有多传奇?为什么能击败楚霸王项羽?

2022-05-19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最强盛的王朝,作为它的开国皇帝刘邦一生也是非凡,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汉高祖刘邦究竟有多传奇?为何能击败楚霸王项羽

秦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天下混乱,起义军队纷纷,在这多支起义军队中,当属和项羽所带领的军队势力最大了,他们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在吴中宣布起兵,很快就召集到了近万人。这样的先天优势是刘邦所没有的,刘邦决定起事后,招揽到了不少的人才,在攻丰一战中,他成为了项梁的手下。

项羽和刘邦曾在同一阵营中,但随着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后,两方分庭抗礼,最后还有了决一胜负的垓下之战,在这一战中,项氏的军队遭受重创,就连项羽也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杀。在项羽死后,刘邦为他举办了葬礼,因为他曾经被封为鲁公,所以平定鲁城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他安葬,还亲自主持葬礼,在他的墓前大哭一场。若是不知情的人看见,恐怕还会以为这两人的情谊有多深厚呢!

虽说男人流血不流泪,但刘邦确实是哭了,只不过他不是因为悲痛至极才哭,毕竟他们两人之间的仇恨已经积攒了好长时间,双方都恨不得对方的势力,所以刘邦的哭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样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是了,最大的敌人被铲除,他马上就可以一统天下做皇帝了。

在《·汲郑列传》中记载着,项羽有一手下郑君,在他投靠刘邦后,刘邦下令所有只能称“”,不能叫“项羽”,因为称字的话,是表明恭敬,更不能叫“项王”。而郑君即便是在投降后,也仍然是尊敬先主,不惜违背刘邦的命令,后来就又下了一道旨令,对项羽坚持表示恭敬的人,不能再做官,而其他的人都顺从刘邦的意思,都被晋升为大夫。从这里看出,刘邦是很虚伪的,虽然他在墓前痛哭,但后来又给忠臣下绊子,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他不仅为敌人哭,还为死去的义帝哭,在他被封为汉王的第二年,他来到了新城,采纳当地一位乡官的建议,要为义帝举办葬礼,义帝是被项羽所杀,此时他已经决定要和项羽争天下了,他举办了为期3天的葬礼,还哭了3次。他这次的目的还是为了和项羽作对,举办葬礼意味着他向天下诸侯宣告,项羽杀了义帝,是大逆不道,这就让项羽失了人心,同时他可以喊着复仇的口号以得到诸侯的支持,一箭双雕。

这样的手段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光明的,但在国家政治之间,为了谋得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由此可见刘邦不止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非常善于揣测人心,无形之中就让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而项羽就成为了乱臣贼子,对于不清楚的天下百姓来说,他的举动笼络了大部分的人心。

刘邦的手段还不仅仅如此,在鸿门宴上,刘邦忍气吞声,又是给项羽、范增送礼赔不是,又是扮演小无辜、好话说尽,终于消除了项羽的怒气,惊险逃过一劫。

彭城之战,刘邦所率领的数十万大军被项羽的区区三万骑兵打败,率领数十骑仓惶逃命。逃命途中,刘邦恰好遇到儿子(汉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

起先,刘邦还能让儿子和女儿一齐乘车逃命,但等到项羽的追兵越来越逼近时,为了减轻车子负重,更快逃命,刘邦竟然数次将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去。

项羽没能抓住刘邦,却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后来,项羽在与刘邦相持不下时,便以烹杀刘太公威胁刘邦投降。刘邦故意放声大笑说,你我曾是拜把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杀我们的父亲,请分我一杯羹。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妻子儿女及家人都忍心舍弃,那么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他呢?!

不过我以为,刘邦在逃命途中想要抛下儿女的做法,以及后来想要与项羽分一杯羹的做法,都是忍住心中悲伤,置之死地而后生之举,看似无情,其实是当时情况下最佳的选择。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已经攻下齐地的韩信不但没有派兵来救援刘邦,反而趁机上书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收到韩信的上书,十分生气,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而只想着自己封王。

张良陈平赶紧暗中踩住刘邦的脚,小声提醒刘邦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闻言,立刻醒悟,忍下心头一口恶气,改口说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当就当真王,怎能只做个暂时代理的假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垓下之战前夕,原本已经约定共同出兵围攻项羽的韩信、彭越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封地,故意拖延不前,致使刘邦被项羽打败。

被韩信、彭越放了鸽子,刘邦能不生气吗?刘邦的心里或许十分生气,但他还是咬咬牙忍了,并听取张良的建议,答应把河南淮阳以东的广大地区封给韩信,把河南商丘以北至山东东阿的广大地区封给彭越,从而调动了韩信和彭越的军队,一举打败了项羽。

统一天下后,照例要论功行赏。刘邦先封了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几大功臣,但对其余的人却迟迟未能定功封赏,那些未受封赏的将领因此三五成群日夜争论。

对于这个现象,刘邦很是担心,于是便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刘邦先封赏自己平生最痛恨的人。刘邦于是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雍齿在年轻时曾羞辱过刘邦,后来还背叛过刘邦,因此是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为了自己的事业,刘邦忍下了自己心中的厌恶,先封赏雍齿,从而稳定了众将领的情绪。

蒯通原本是韩信部下的一名谋士,他曾劝谏韩信背叛刘邦自立为王。韩信临死前说:“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韩信这话,在无意之中把蒯通也给出卖了。刘邦于是下令逮捕蒯通,并准备将他处以烹刑。

蒯通从容说道:“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刘邦认为蒯通说得有道理,赦免了他。与封赏雍齿一样,刘邦能够赦免蒯通,也体现了他具有容人之雅量。

有一次,周昌有事需要向刘邦汇报,急匆匆地闯入刘邦的行宫,却见刘邦正与戚姬亲热。周昌见状,赶紧退了出来,掉头就跑。

刘邦听到动静,快步追了出来,一把把周昌按倒在地,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何如主也?”你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呢?

周昌为人耿直,此刻被刘邦按住,似乎也有些恼怒,便耿起脖子,昂起头,一幅宁死不屈的样子,说:“陛下即桀纣之主也。”言下之意是,刘邦陛下沉溺于儿女私情,又当众羞辱大臣,简直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夏桀与商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败家子,是残暴不仁、胡作非为帝王的代名词,任何一位帝王,如果被人称作像夏桀、商纣一样,恐怕都得大发雷霆,把敢于侮辱自己的臣子碎尸万段。

刘邦听到周昌把自己比作夏桀、商纣,起先也是一愣,但旋即,他就哈哈大笑起来,并马上放了周昌,从此“尤惮周昌”,对周昌最是敬畏。

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品格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世间事岂会全是坦途?一旦出现意见相左或利益冲突等情况,如果一味地强调勇往直前、宁死不屈,事情就会争执不下,甚至会导致争斗不休的局面,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刘邦善于妥协,善于容忍,所以他成功了,开创了大汉王朝。

在位期间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毛泽东曾评价道:“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