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宣城方言大科普
追根溯源,宣城话不是单一性的地方话方言.从早说起,宣城地属吴楚,汉名宛陵,(说的应该是吴语,这是从东汉说起的),在早些说的是在春秋,宣城地方人名叫山越人,看样子是先属越国,公元前494年,被吴吞并,直到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收复,说以宣城最早的方言应该是越语,后为吴越方言,到战国时受楚文化影响.
在后来,说到的是宣城话系的基本形成,在清朝同治5年(1866年)来的湖北,湖南,皖北,河北,客民大量迁入,在宣开荒,安居下来,后在民国时,江北大灾,又有了我们所谓的江北下江南,又有了安庆话和江北话,有此可见,以宣城为主的地方话系大至为湖北话,江北话,略带安庆腔的宣城话,和我们地到的宣城话.
这些语言的交汇后,互相通融、互相渗透、互相异化,它使正宗的宣城话已不复存在,庆幸的是一种新的语言又产生了,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宣城土话。
[热身]宣城土语:基础篇
1.卷舌音没有,全部用前舌音替代。如:“智、翅、是,”读成“(自、次、四)。”
2.“n”发音没有,全部用“l”替代。如:“南、牛、年,”读成“蓝、流、连。”
3.“in”发音没有,全部用“ing”替代。如:“斤、亲、明”读成“京、清、名。”
4.很多地方“j”读作“g”。如:“茭瓜”读“(高)瓜”、“豇豆”读“(刚)豆”、“涨价”读“涨(嘎)”。
5.湖北系的将“h”与“f”颠倒使用,如“化肥”读成“(发回)”;安庆系的将“ong”念作“eng”。如:“中东”念作“(针登)”。
[进阶]宣城土语:日常用语
宣城是个五方杂处的地方,因而语言相当复杂,有些语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了。
【食品味道很甜】=宣甜地
【食品味道很苦】=瘟苦地
【食品味道很咸】=齁含地
【食品味道很淡】=bia淡地
【食品味道很辣】=辣死人地
【能阁阁地】:很能干聪明
【发狠】:勤奋、下决心
【吕地】:女人
【男地】:男人
【精明】:特别聪明
【杠货】:小孩子打架
【同年锅】:年龄一样大
【一担挑】: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俗称“一担挑”。
【七饭】:吃饭
【一啊】:一瓣
【透鲜地】:很鲜
【搞么呀伙】指问你在干什么
【顶龙】:指达到较高的境界,多用贬义。
【出生】:畜牲
【吵死鬼人】:很吵闹,表示烦透了所发出的声音。
【芹西】:大声地,有时也指至极的。如“紧的芹西”,指颠狂至极。也经常用作“芹西鬼叫”
【猛削的】:很薄的
【也】:表示惊讶如“也,今天什么风把你出来了"
【倒霉】:运气不好【奥后】:突然发现了不好的事,如:“奥后出门已在路上,钥匙忘记带”。
【五马羊西】:(指做事、说话没大小、不正经、带一种开玩笑意思)
【我回kei了】:我回家了
【干吗】:问干什么
【糟死人地】:特别脏
【老板】:丈夫
【对过】:对面
【将好将】:刚刚好
【情死啊】:作死
【一担挑】:连襟
【宗家】:同姓之间的通称
【漆黑地】特别黑
【雪白地】特别白
【炸弹】:假货
【相好的】:男女情人
【呕死了】:很生气
【勺的狠】:喜欢搭讪
【侉子】:指安徽北方的人
【爬海】:螃蟹
【么得了】:没有了
【抛皮】:爱吹牛
【棍气】:讲义气
【告花子】:讨饭的
【搞得一头(身)地劲】:做事有点认真、还搞不好
【拽地很】穿着漂亮洋洋得意
【洋货】形容打扮的时尚
【拐子】:专指拐骗小孩的歹徒
【摆架子】:有点看不起别人
宣城话算是较好懂的“方言”,无论是天南地北的人到宣城来办事,宣城人操宣城话和其交流,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宣城话离普通话差老鼻子远了,c、z、s和ch、zh、sh不分,常常把“是”读成“四”。宣城人的舌头硬得像一根棍,就是读不好翘舌音,因此,宣城人说普通话特别难听,拿腔拿调的,让人听了直起小痱子。
但宣城话特“油”,很能造出一些又生动、又形象、又幽默的词来,与北京话里的“火”、“侃”、“大腕”、“款爷”等词比毫不逊色,比香港话“酷毙”、“帅呆”强多了。只是宣城是个小地方,流传不远,不如北京、香港话风靡全国。
比如请人吃饭,下馆子喝酒,不说请客、赴宴,而叫“滑肠子”。想那在馆子里吃,自然油水多多,嘴呀、胃呀、肠子呀一并跟着赴宴的人沾光润滑润滑,多形象!比“打牙祭”要好玩一点点吧?慢慢就简化为一个字——“滑”!看人红光满面嘴巴上还插根牙签,打招呼就问:“您今天在哪‘滑’的?”
宣城话称假冒伪劣产品为“炸弹”。如假烟、假酒、假药都叫“炸弹”。看看炸弹的威力也不难想象假冒伪劣产品的利害。后来引伸为办不成的事,做不了的活,人们都说:“你真‘炸’!”不称职的书记,假冒的记者都可以叫“炸弹书记”、“炸弹记者”。
骗人称之为“玩蛇”。蛇的阴险、狡猾、狠毒、冷酷,常常使人不寒而栗,能“玩蛇”的人当然更胜蛇一筹,用来比喻设局骗人、玩花样的人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宣城话还时常折射出时代的特点。改革开放前因农民贫穷而看不起称为“二哥”;这些年随开放的深入,“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蚊子苍蝇也进来了。”
“大篷车”是指农用三轮车,而“大雅机”是指城里的摩托三轮车,同是三轮,两种叫法,城乡差别从这两个词面上就一目了然了;管钱叫“老人头”叫“水”不难理解(百元大钞的图案,薪水的简称),二三十年前称姑娘为“小天”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谜底抑或出自领袖的语录“妇女能顶半边天”,“小天”即未婚的小姑娘罗。
当然,宣城话里也有不好的东西,如谑称某些素质差的联防队员为“黑头鬼子”,他们的祖宗大概就是日伪时期穿黑制服的可怜可嫌的伪军。这种骂人的词当然要净化,一如北京话里的“牛x”、“傻x”。
聪明的宣城人肯定还会在以后的岁月里造出更丰富生动的词来。你我都留意点儿,没准那个在每一个宣城人嘴上流行的词就是你造的呢!
值得一说的是,宣城方言和芜湖方言、南京方言,三地极其相似。宣城和芜湖语速较快,南京话略带尾字的拖音。
宣城方言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语速快,说话如竹筒倒豆子,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