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反盗墓贼六大手段 盗墓贼有去无回
古代帝王厚葬,那些埋在土里的金银珍宝自然免不了遭盗墓贼的毒手,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盗墓贼,帝王们自然也会设计出各种反盗墓贼的机关暗器,保证这些盗墓贼有去无回。
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盗墓者必经之地)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中写道:“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曹操的高陵内传说也设有机关,但此说不见于正史。
网络配图
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当地传言,附近李家坡盗墓者李某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箍金剑和20余件金具。更有一剑悬于墓顶,有二人因以利刃击砍剑之强,落水而死,后将尸体捞出,尸身均被利尖穿烂。从此,虽人皆知墓中有宝物,然无敢往取者。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置水银在陵墓中,最著名的当是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记》(卷6)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
[page]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就形成了“尸毒”。
另一个反盗墓手段是用自霖石顶死墓遭。在帝王陵中,反盗设计严密。特别是后室(客骞所在)的防盗更严谨。在专供棺棒运行的长长墓道上,从入口到地富一般至少设有兰道石门,多者七道,道道有机关,石门燕迭数吨至数十吨。陵墓内一般设有多条迷道,盗墓者打开第一道石门后,未必就能找到第二道门,找到第二道石门,也未必就能打开第三道门,道道石门背后的“机关”也不尽相同。
网络配图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兵分几路。在盗慈禧陵寝时,地宫的最后一道石门拦住了他。本来打算用炸药炸开的,但又怕震坏陵内宝物,遂改用笨法子——撞。40名士兵用粗木杠子,硬是将石门撞开了。后来,调查人员在现场调查时发现,项门的自来石被撞成了几截。另一路士兵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时,怎么都打不开玄宫前的石门,情急之下,只好将其炸开。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传说中最著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page]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立者,在他母亲王氏去世后,为了防止墓穴被盗,石勒将母亲秘密安葬,随后又大张旗鼓地用虚葬疑冢来掩人耳目。《晋书》中记载:“勒母王氏死,潜窆(音bian埋葬)山谷,莫详其所。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二十年后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样也采用了虚墓疑冢的反盗墓方式,和他的母亲一样,同样也是隐匿于山谷,然后用“高平陵”的名义,设置虚墓,以混淆盗墓者的视线。高陵位于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处,不筑墙,不种树。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网络配图
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发现,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是开凿九螋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正史所记,最为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考古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铁汁浇铸固墓的故事一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固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日:“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太,八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教十丈,遏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