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路军的军工能力:40年兵工厂可以生产步枪
2022-05-19
《八路军》里面说实话描写的很详尽,尤其是关于黄崖洞兵工厂的那段。看的我眼泪都快下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八路军早期的军工实力。<br/>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战前线,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游击战争。本来我党军队就不富裕又迅速扩充兵员,物资尤其是武器严重不足。许多新战士还在靠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br/>为此,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后,到1938 年初,在晋东南地区建立起5 个师属流动修械所同时,八路军总部在襄垣,决死纵队在沁源也各自建起1 个修械所,开始了最早的军工生产。但是这些修械所也就是能简单的维修个步枪,休整挺机枪都费劲。8 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整合各随军修械所在榆社县韩庄村组建总部修械所,由刘鼎担任负责人。这位可是神人 我们下文在慢慢说 。<br/>1938 年底,总部修械所职工发展到380 多人,技术、装备也有了提高,初步具备了生产步枪的能力,月产步枪五六十支,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战场需要。另一方面,38年4 月八路军开辟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为开展八路军军事工业正规化建设创造了条件。11 月“毛主席在大会上提出 每块革命根据地都应该有自己的军工生产力量 让我们的革命事业在无枪支弹药之忧“。<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0/8A/308A8E4CFF1AE223C34B4620C174E45A.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火药厂 一个子弹复装厂一个修械厂在内的四个分厂,虽然已能修理枪械并少量产生步枪,但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手工作业造出的枪零件的尺寸不一样,零件不能互换,经常发生各种故障,与敌装备相差甚远。因此,尽快生产出第一种制式步枪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br/>1940 年4 月底八路军总部任命刘鼎为军工部部长,5 月1 日由彭德怀、左权、杨立三亲自护送到上赤峪村上任。刘鼎上任后,接连带领和组织人员进行了制式步枪试制生产、子弹生产、五零炮和炮弹研制、烈性炸药研制,以及提高管理技术、培训军工技术、创办军工学校等工作,使太行军工发展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为改善我军技术装备做出了突出贡献。<br/>刘鼎,原名阚思俊,1902 年生于四川南溪县,1920 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科学习。1924 年赴德国勤工俭学,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组织安排他去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1929 年奉调回国,后应方志敏要求,出任洋源兵工厂政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织工人制造出机关枪和迫击炮及炮弹等,得到了方志敏的赞叹,“他们用少的可怜的机器,居然造出了花机关和轻机关枪,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造出了好几门小钢炮”,成为红军中为数不多的军工专家。<br/>制式步枪的研制生产是刘鼎到任后的头等大事。他仔细研究了当时我军使用的捷克式、三八式、汉阳造、老七九式、无名式等各种步枪的特点,认为步枪是一种近战武器,只要能在200 米以内准确射击,越灵巧越好。他提出了一种枪身短、刺刀长、重量轻的新型步枪设计方案,并交由“造枪能手”刘贵福组织试造.<br/>1940 年8 月1 日在几个月时间内,刘鼎和他的团队定型造出第一支新型步枪,后由彭德怀定名为八一式步枪,也称为八一式步马枪。当时,刘鼎背着第一支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看后都十分高兴,拿着枪边看边做刺杀动作,不住夸赞遵照彭德怀的指示,军工部按照工业化生产要求,将八一式步枪的图纸和生产工艺分发到各造枪厂统一生产,在太行区第一次实现了步枪制式化。资料显示八一式步枪后来制造了9685支。<br/>1940 年10 月,黄崖洞兵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八一式步枪,刘鼎亲自送到了一二九师师部。刘伯承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刘鼎,咱们俩在苏联时就想自己造好枪,今天你终于造出来了,真是太好啦。”随即,将这批步枪全部补充给了陈庚的三八六旅。恰在此时,关家垴战斗打响了。在短兵相接中,日军发现八路军手中的步枪刺刀弹出非常快,往往没等日军把“三八大盖”的刺刀安上,八路军的刺刀就已经刺了过来,造成日军恐惧和伤亡。<br/>最早我军造各种枪支使用的都是扒来的钢轨火车轴之类的,导致质量非常差。八一式步骑枪第一只支样枪打了10几发击针就断了。原因就是当时我们自己造不出合格的工具钢,后来无奈,陈赓旅带人洗劫了多个日本车站打劫来了大批日本产的工具拿去炼钢。才解决了这件事。<br/>[page]<br/>造枪任务完成了,新任务又来了。早在百团大战之初,八路军就受到日军一种名叫掷弹筒的新式武器的威胁。很多官兵经常还没看见敌人 就被掷弹筒炸伤了。1940 年9 月9 日,彭德怀亲自向刘鼎下令:“敌人有掷弹筒,我们也必须有。”<br/>随即,军工部在驻地上赤峪组织一所、三所和柳沟铁厂的技术人员对日军掷弹筒进行解剖、测绘,从原材料、加工条件和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试制掷弹筒和弹是可能的,但不能照搬,要结合根据地资源条件进行改制<br/>当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筒身与弹体原料,二是加工方法。军工部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想出了解决办法。掷弹筒筒身需要粗大钢材,就想办法用从敌占区拆毁的铁路道轨来代替。但仍显不足。图中就是早期仿制的掷弹筒 工艺非常粗糙。日本原产的榴弹用的球磨铸铁我们造不出来 ,但当时刘鼎还是带着几个留过洋的同志创造出了闷铁法造出了合格的弹体。膛体的来复线没有专用设备造不出来,就另辟蹊径,将筒身改为滑膛结构,适当加长,保证了射击精度,增加了射击距离。还将日制炮弹改进为带尾翼稳定的炮弹。<br/>做炸药用的火硝,是用土法慢慢熬成。在老百姓碾粮食的石碾上慢慢碾制火药药,常常是碾着碾着忽然就炸了。至今赤峪、赵姑、柏官庄、平头、孔家峧几个村的村民还能回忆起当时帮八路军工厂烧木碳、造硝、收集麻秆和柳根的事。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和危险中<br/>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技术人员终于在黄崖洞兵工厂里制造出了我军的第一门掷弹筒。这种掷弹筒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相对日军的掷弹筒改进了许多,口径从50 到100 毫米不等,分远、中、近3 个射程,最远能打到700 米,几乎是日军的1.5 倍。<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5/40/3540F7C0EFF6241263D4990FD5953076.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李云龙,李云龙简介,李云龙的故事">李云龙那嘎达还自研过导气式自动步枪就是上图那支,虽然 后来没装备 但是这能力实在很吓人。当时的条件可是还没现在的巴基斯坦部族区枪匠村强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