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探解:中元节遇鬼的概率有多少
古代的中元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现在则几乎不为人注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祖,我们现在流行的的节日,如果不能藉此约炮或剁手,多数人是没什么兴趣的。
中元节
笔者想事先提醒一下,因为中元节对那个世界太重要了,所以在这一天遇到鬼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欲火焚身,还是尽量别选这一天约炮。因为有不识相的人,就此送了性命。
[page]中元节放孔明灯
清代浙江某地有个姓张的年轻人,音乐天分很高,擅长各种乐器,而且他颜值也高,所以深得当地妹子们的欢心,张小哥因此也颇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张小哥夜晚出门闲逛,听到不远处的巷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凄惋绵挚”,寻声细辨,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在祭奠刚刚去世的丈夫。
[page]张小哥听着哭声,竟然心神不宁,“魂荡神怡”,忽起邪念。转身回家取了箫回到巷口,应和着女子的哭声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与女子的哭声合拍。
中元节点灯
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张小哥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之时,身后有一只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仅箫被打落,而且半张脸都立刻肿了。张小哥扭回头,却什么人也没看见。他捂着脸回到家里,向妻子交待了经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张氏子”)。
[page]虽然故事最后也没交待那一巴掌是谁打的,但笔者觉得,应该是女子的亡夫。中元节这天,各家逝去的祖先,都会回来享用子孙预备的祭品。结果遇上一浮浪子弟,学司马相如的琴挑,这一巴掌不是理所当然吗?
中元节点灯
只是绝大部分人都看不到。苏州有户姓罗的人家,中元节那天,按照传统的礼仪祭祖。当时家里新雇用了一个无锡的小孩,忽然大声说:今天家里怎么这么多客人啊。有穿着蟒袍补褂的官老爷,有戴着凤冠霞帔的官太太,还有穿着花棉袄的新娘子。这么热的天,他们怎么都穿着冬天的衣服,为什么不换夏装,凉快点呢?众人一听,连忙喝止这口不择言的小兔崽子。因为这孩子描述的客人的装束,是死人下葬时常穿的,显然,这些祖先鬼离开这个世界后,就没换过衣服(《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五“鬼穿下棺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