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东北方言的民俗划分

2022-05-19

东北方言与北京话关系密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之一,但是它在听感上又与北京话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京片子”是一听便知.而东北味儿也绝逃不过北方人的耳朵。

贺巍先生在《东北官话的分区》中,依据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的不同.把东北官话分为吉沈、哈阜、黑松三个片。可是在东北地区.东北人对声母、韵母的差异不甚计较,但对语音中的一个“味儿”却十分敏感.因此.对东北方言又有一种传统的民俗划分方法.马思周、姜光辉两位先生的《东北方言词典》(前言)中有这样的记述:

1.臭糜子味儿(黑龙江、吉林一带的本地人的话)

2.苣蕒菜味儿(沈阳一带的话)

3.老呔味儿(或叫“花老呔味儿”.即非纯粹昌、乐、滦县话;靠近长城外一带的话。)

“臭糜子味儿”也叫“大楂子味儿”,尤指吉黑地区乡下方言给人的听感。此外.东北地区还有“海蛎子味儿”(胶辽官话)、地瓜味儿(东北地区的山东话)的说法儿.但是在东北人看来,这些话不能算作真正的东北话,因而传统的分法也只用上面三种。

东北话中的这个“味儿”。主要是指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有时也指一些听着比较好笑的辅音、元音和词的特殊用法等。而“臭糜子”“大楂子”“苣蕒菜”等也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名称。用它们的味道来形容语言,应算一种“通感”了,也可见东北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类型。

其实在北方地区,从民俗学角度所说的方言的“味儿”往住也体现了当地人的一种语言认同.所以,在进行方言分片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种佐证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