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书画精品展北京画院开幕
2013年4月16日,由北京画院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又一重要展事“搜妙创真——松石斋藏陆俨少书画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浙江画院、陆俨少艺术院共同主办,展出松石斋藏陆俨少书画作品100余幅。此展通过对陆俨少作品的研究分类,对重要评论文章、部分陆俨少谈艺录的梳理,使得该展览更具观赏性与学术性。展览作品的时间跨度由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部分作品为手卷、册页,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有诸多精品。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陆俨少全集》,其中有相当一批作品还是首度面世,具有较高的艺术与学术价值,此展势必成为2013年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的亮点。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陆俨少的艺术历程始于对《芥子园画谱》的学习, 18岁时在冯超然指导下学“四王”,后渐成自家风格。从展出的早期陆俨少手卷《松隐图》、《杜陵诗意》十开册页、《山水人物》十二册页等50年代至60年代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继续发展,用笔更趋于随意、率真、多变,而较前略为苍辣,形式也多样,他尝试青绿法,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牛毛皴,甚至斧劈、乱柴皴皆兼而用之,用到兴起时,随意点染,出神入化。
蕉阴雅集-27×88cm-1963年-合卷
70年代,陆俨少作画渐变中却有了一次大变,即“留白”。在山水中分行布白,“白”似是云气、岚气、雾气或日光,飘荡于山中,一层山,一层“白”,再一层山,再一层“白”。我们可以从展览中《山水》立轴看出端倪。80年代陆俨少的山水画“粗笔”风格形成,并且稳中求变,这个时期陆俨少的艺术经历了一次表现语汇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表现方法,措景删繁就简,用色上趋于简化,尤其是进一步开掘了笔墨的表现可能,雄浑老辣、突出气韵,意境更加明朗、风格特色更加鲜明,开拓出同一种兼具清新明快色调与雄浑恣肆气魄的全新境界。 “历尽坎坷见在身,行年八十尚精神。空余笔砚平生志,自比未堪更后人。”这是陆俨少在八十岁写的《自咏》诗。历尽坎坷,认证了自己的成功,欣慰之余,仍觉壮志未酬,而寄希望于后来者。这不是成功者的自赏,而是智者、探求者的喟叹。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8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