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长城抗战最悲壮一幕:古北口七勇士壮烈殉国

2022-05-19
1933年1月1日,侵华日本关东军在山海关(当时简称榆关)发动了侵榆战争。临(榆)永(永平即卢龙)警备司令何柱国将军下令坚决抵抗,并向全军将士发布《告士兵书》:“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之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血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全军将士同仇敌忾,惨烈的长城抗战就此开始。<br/> 1933年3月3日,日寇128骑轻取热河省会--承德。热河省主席、督统汤玉麟仓皇出逃。在双塔山脚下(我村对过,当时是南大道),汤的坐骑被日寇的飞机扫射打死。汤被吓得尿了裤子,被亲兵卫队用担架抬着逃的不知去向(这些情况是我父亲和乡亲们亲眼所见。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常给我讲的故事。我们现在经过查找历史资料得知,汤怕进古北口就得被张学良毙了,故而逃往张家口)。3月4日傍晚,日寇的骑兵侦察小队就到了距古北口60华里的滦平县青石梁,立即遭到由东北军第7旅(9.18事变时守卫沈阳北大营的部队)改编成的陆军67军107师(师长是张政枋)下属的621团(团长是王志军)的迎头痛击。在当地百姓的全力支持下,我军坚守了两天两夜。以窳劣之武器,以血肉之躯同日寇的钢铁巨兽拼搏。用手榴弹和燃烧瓶,打掉了日寇4辆坦克、6辆装甲车。此战由于我军准备比较充分,又有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援,我军以伤亡500余的代价,取得毙伤日寇近千名的战绩。由于日寇调来大部队支援,又调来飞机、重炮狂轰滥炸,我军实在支持不住,才于3月6日夜撤至长城一线防守。此战受到国内报纸的极大赞扬,还受到北平军分会的通令嘉奖。<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D6/C1/D6C1ED0F31C0137760A1C5462A8EF434.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长城抗战最悲壮一幕:古北口七勇士壮烈殉国"/><br/><br/> 73旅旅长杜聿明十分重视这个战略要地,刚到古北口,就命145团在“帽儿山”上派出了一个由7名战士组成的前沿观察哨,随时把前线的战况通过电话向师指挥所报告。当前线大撤退时,观察哨与师指挥所的电话线已被炸断,跟上级失去了联系和指挥。但七人没有撤退,而是毅然坚守阵地,打退大批日寇的数次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当大部队撤完时,七人已无法撤退,日寇已经把“帽山”包围。日寇多次进攻都被打退,他们也弄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人。只好调来5架飞机对山顶反复轰炸(河北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的队员在2005年去“帽山”勘察时,还找到了当年飞机扫射时,在七勇士当作掩体的花岗岩石上留下的弹孔。可见,当时的轰炸和扫射是何等的激烈。),之后再进攻,又被打退。日军又调来十门重炮对山顶狂轰,之后再进攻,又被打退。日军无奈,只好空军、炮兵、步兵联合进攻。在这次攻击中,我三名战士阵亡,一名战士重伤,腿被炸断。这名断腿的战士向班长要过机枪,继续向日寇射击。三名战士则从一块岩石跳向另一块岩石,向日寇射击,直至子弹打光。勇士们就搬起石块砸向日寇。石块也砸光了,三名勇士就挺起刺刀,冲入敌群拼杀,直至壮烈殉国。此战,七勇士共毙敌160余名,伤敌200余名,近一个整编营。创造了二战史中绝无仅有的防守战例。原来日寇以为山顶上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上来一看,只有七个人,大为惊诧,钦佩至极,恭恭敬敬地把七勇士背下山安葬(安葬时日军军官发现一名勇士少了一条腿,就命士兵带着抓来帮着挖坑的老百姓--也就是此事全过程的见证人--赵发,到山顶把断腿找回摆好,才开始掩埋)。并在墓前立一高约180厘米、宽约18厘米的木质墓碑,上书“支那七勇士の墓”。在场日军列队鞠躬致敬。七勇士虽未留下姓名,但其体现的“长城精神”和民族气概将万古长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