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森林记忆
11月25日上午10时,吉林省长白山敦化寒葱岭林场隆重举行长白山开山仪式。长白山敦化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寒葱岭位于北纬42°、东经127°的位置上,是真正的长白山腹地。这天上午,刮起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山场子上寒风呼啸。参加开山活动的林业工人们在任场长的带领下,来到山上的伐区。负责开山仪式的老把头朱培钦大爷(74岁)和年轻把头孙志义(54岁)顶着寒风,先在山场的一棵红松树上挂上一块红布,象征着山神爷老把头的神位,然后虔诚地摆上“全猪”(猪头、猪血、猪爪、猪尾)。这时,主管场长上三炷香。然后把头用开山斧对大树敲打三下,称为“叫门”,意在叫醒山林,告知山神爷,老把头们要进山了,请他开山门。接着,把头手提老酒和猪血围着大树转三圈儿,边走边喊道:“山神爷老把头,今天是开山的大吉日子,请山神爷老把头把山门开开,俺们要进山了,请保佑俺们采伐作业平平安安的。伐木时,帮推推;赶爬犁时,帮牵牵牛;装车时,帮看看车。我们不求金山,不求银山,只求人畜保平安。等我们顺顺利利完成这季冬采作业,再来祭拜你山神爷老把头。”
这时,由老把头点纸码,大家一齐跪拜山神爷老把头。接着林中开山鞭炮齐响,作业把头手提快锯,伐倒一棵树,大家一齐喊“顺山倒啦,安全!”然后大家操起工具开进了长白山林冬季的作业山场。
此次开山民俗活动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参与现场直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现场解读了东北长白山林区开山活动仪式的来历及其价值和意义。曹保明说:“长白山林区开山仪式活动在东北已有久远的历史,它始于早期人类对山林开发的一种心理意识和生存意识。在山林中从事伐木和运木(这被称为山场子活)是极其危难的事情,常常有危险发生。人要与残酷的大自然打交道,首先要安全才行。但早期的人类认为自然中有一种神灵能保佑人在生产劳动中安安全全,不出事故。所以,人们认为山有山神,帮有老把头(长白山里一位故去的老伐木人)能在暝瞑之中保佑他们,所以在进山干活前要举行开山仪式。”
开山活动在原始时期的主要功能是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一种“感恩”理念。人们认为大树也是有生命的,现在人们要“请”大树下山为人类造福,人们要感谢大自然,感谢山林,感谢大树。这是人类图恩施报的一种情感。第二就是希望山神能保护人们在危险的山场子活动中平平安安,因此产生出大量的包括开山活动在内的许多禁祀民俗,如进山后树墩不能坐,不能从工具上迈过去,斧头掉头要说“出山”,不吃饼、面条、梨,要多说吉利话等等。
对于长白山区保存和传承下来的这种古老的生产习俗,曹保明特别指出,开山习俗保留和传承了北方民族一种久远的生存历程,它有完整的思维规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山仪式通过一种程序和仪式去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用形象力量去落实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认知,并以祖传祖训的方式去加强人们对劳动环节的重视。
此外,开山活动还提高了人们对师傅把头和对那些年岁大的有丰富劳动经验的人的高度尊崇和爱戴。在山里劳动要听把头的话(现在是负责山场子生产工作的作业场长),这种习俗表示了一种从远古就传承下来的对自然认识的珍贵经验性和历程感。场长和把头其实都是一些有经验的人。在进山之前要“统一思想”。开山活动再一次明确和强调了负责人(有经验有智慧的人)的地位。这对生产劳动有积极作用。
如今的开山仪式虽然仍祭祀山神爷、老把头,但其时是在强调着人们对现实生产劳动要高度注意安全的事项,不过这种强调是采用传统的文化方式,并以人们的习俗心理去进行,这正是人类对文化的采用和对文化的传承与递进。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保留了人类生动的多样性文化、生产文化、精神文化、生命文化和人类的思想情感文化。
2008年,长白山开山习俗已被确定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项目,今年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开山习俗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随着森林的减少和采伐的结束,它已成了濒危的最后的森林记忆。我们应把这种珍贵的地域文化完整地保护下来,在必要的时候放在人类文化的博物馆中去进行立体贮存。而在现时,则要很好地开发和使用它的生产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使其形成真正的社会资源和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