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陈汤是最早喊出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牛人 一生坎坷 晚景凄凉 陈汤是如何从一个穷书生成为大将军的?

2022-05-19

陈汤是西汉名将,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不守俗礼的西汉大将陈汤,是怎样从一个穷书生成为大将军的?

细数古代征战沙场的将军和官员,这陈汤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和历史上的很多将军都不太一样,一生跌宕起伏,行事风格很不遵循世俗礼法引人诟病,最开始的时候竟然还是个穷书生,不论是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觉得他会是一个成为将军的人,可是最后,他就是成为了西汉的名将。

他还在年轻的时候,真的就只是一个穷书生,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可是写文章怎么赚钱啊,为了生活,他就去找别人借钱,又或是沿街乞讨,可以说完全没有古代书生的那种文人气节,因此很多人觉得他的做法很低俗,有辱斯文,他家附近的人都很看不起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离开了他的家乡,去到长安想要在那里谋个一官半职的,没想到他还真的求得了官职。

只能说,此人真的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而且思维和古代的很多人不太一样,也不会有文人的那种清高。谋得官职之后,他还是安生的做了几年的官,还被富平侯给赏识,认为此人是个有大能的人。可是这富平侯还因为后面发生的一件事被陈汤给牵连了。

后来,朝廷下旨让大臣们举荐新鲜的人才,富平侯就举荐了他颇为欣赏的陈汤,结果在举荐之后的那段时间,陈汤父亲的死讯传来,而陈汤听闻了这件事情之后作为儿子竟然没有立马回到家中主持丧事。这在当时的时代可是大大的不敬啊,在古代,万事孝为先,就连皇上面对着太后都要想想孝道两个字。

他这样离经叛道,不遵从世俗礼法的做法,顿时遭到了官员们的批判,连带着好心举荐他的侯爷也遭了秧。之后,富平侯就被削减了月俸,惩戒了一番,而陈汤也因为这么一件事情竟然被下了大狱,这在现代看来,这也太奇怪了,竟然就因为没有回家奔丧就要进监狱,也是不要太惨。只不过,也许真的是他的能力太大,还是有人不愿意朝廷失去这么一个人才,便又向皇帝举荐,让他当上了官。

重新当上官员的陈汤,这一次自愿的提出要去往外国,做使者,没过两年,便和另外一个官员一同出使了西域,这一趟西域之行,便是他功成名就之行。陈汤的确是一个有勇有谋,心有城府的人,他这次出使本就带着建功立业的想法,因此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会登高远望,仔细观察,将其了然于心。

在出使西域之前,陈汤就已经有着自己的谋划了,他告诉和他一同前往西域的人,西域原本是臣服于匈奴的,现在想要打败郅支单于,唯有得到乌孙、大宛两个国家,这样的话就可以四面开战,从内部将西域的势力土崩瓦解,让他们一直内乱,之后便可以在他们互相削弱的时候趁机带领部队直入郅支单于的都城,一直不能平息的西域土地便能收回了,千古功业一朝可成。

与他同行的官员听他这样一分析,觉得此法甚好,完全可行,便想上书朝廷请朝廷抉择。陈汤发现后,便告诉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这件事情一拿回去被满朝官员们讨论,很有可能得不到施行,还不如直接就做,这样的办法又岂是那些凡夫俗子能了解的。那官员听了之后,万般无赖犹豫着没有写奏疏,又恰逢他生了病,暂时没办法管事,陈汤便独自一人前去部署,还以朝廷的命令为由召集了军队。那官员知道后,被他的所作所为吓个半死,立马急匆匆的下床要去阻止他,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军队都已经整合完毕,已经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之后,两人又自己上书弹劾自己假传圣旨,汇报西域的情况。两人集结好军队之后,便将其分为两路,由他们两人分别带队进攻西域,在陈汤的谋划下,即使经过了重重艰难,最后真的攻入了郅支单于的领土,并将其斩杀,这一场战役可谓是大获全胜。

大家一定觉得陈汤立了这么大功,回去肯定是封侯拜相、加官进爵,前途不可限量了吧?谁要这么想可就错了。陈汤大破北匈奴的消息传回朝廷,朝廷这边可炸了锅了。丞相、御史大夫纷纷上奏章,不是表扬陈汤为国建功,而是弹劾陈汤,说他为了个人邀功,居然假传圣旨,调动国家军队,罪不可恕!陈汤刚一回到大汉境内,立刻被逮捕。

不过现在的陈汤毕竟不是当年在长安等着当官的时候了,他马上给皇帝上书喊冤,说,我刚把我们的劲敌郅支单于给灭了,朝里大臣就把我逮捕下狱,这要给郅支单于报仇吗?皇帝本身是不想处置陈汤的,再加上有和丞相不对付的远支宗室给陈汤说情,皇帝这才下诏书赦免了陈汤的“罪”。本来皇帝想给陈汤封侯,结果以丞相为首的大臣们又极力反对,皇帝没办法只能妥协,只封了陈汤一个“关内侯”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些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难为国家平定西域,立下不世之功的英雄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陈汤大破了游戏规则,断了他们的财路、官路了。汉元帝时期已经是西汉末期了,朝廷早已经没有了西汉开国时期的朝气蓬勃,也没有了武帝时期的气吞山河,只剩下官场的互相倾轧了。北匈奴的威胁早就有,皇帝早就想消灭郅支单于,为什么一直没动手,就是因为大臣们说那是劳师远征,耗费巨大,才没下决心。结果让一个小小的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带着点屯田的地方部队士兵就给搞定了。没费朝廷一兵一卒,一个铜钱。这让大臣们的脸往哪搁?

更重要的是,陈汤这么一做,断了人家的财路、官路啦!举个当代的例子更好理解。比如某个大公司,有一个项目出了点问题,董事长召集各位高管研究,总经理说这事难办,要解决,最少需要一个亿经费,心里想的一个亿投进去怎么着也能拿个千八百万回扣;财务总监说,这事儿关键是却人手,要解决最少建一个20人的团队,心想正好提拔自己的亲信当个经理。董事长正为难着呢,忽然传来消息,这问题被一个愣头青部门“副经理”解决了,没花公司一分钱,没要公司加一个人。你说这种情况下,这部门副经理今后在公司是前途一片光明呢,还是等着被整呢?陈汤就是那个“愣头青”。

陈汤的之后的命运正好印证了上面的分析。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即位以后,陈汤马上就被丞相弹劾,罪名是接受外国人礼物、欺骗皇上,又把陈汤逮捕下狱。幸亏有和丞相不对付的大臣替陈汤说情,才保住了陈汤的性命,不过还是把陈汤的关内侯的爵位和校尉的官职全部罢免,让陈汤去当一名普通士兵!不要以为大英雄惨到这就算到头了,还差得远呢!

后来汉朝西域不稳,谁都搞不定,皇帝又想起陈汤来了,给他一个更小的官,让他效力,可是没过几年,西域一安定,大臣们又开始整陈汤,弄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什么给犯罪的官员说情,什么造谣皇帝修陵要让富户搬家等等,把陈汤定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准备发配到敦煌。结果敦煌太守觉得不合适,上书给皇帝说,陈汤灭了郅支单于,是大汉的英雄,西域各国都知道,如果把陈汤发配到边疆,让人家西域各国看到以后,知道的是说陈汤犯罪,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大汉不善待功臣呢,有损您皇上的圣明啊。

皇上一听也觉得是不合适,才没让陈汤去敦煌,不过还是把陈汤赶出了长安,眼不见心不烦。后来有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跟皇上说,现在国家就这么一个能建功立业的能臣,还给赶出长安去了,以后还有人给咱大汉卖命吗?皇上听了才把陈汤召回长安,但是再也没有给他任何官职,让这个功业堪比卫青霍去病的大英雄在无限凄凉中终老长安。

陈汤身后,也没得到史家的公正评价,他没有像其他汉代大英雄那样被树立成光辉的形象,而是在提到他的功业的同时不忘记述当时的大臣给他安的“贪财”的罪名,甚至在一些史书里成了“有才无德”的反面典型。不知道当年意气风发一心建功立业的陈汤,如果知道这不世之功给自己带来的是这一生的灾难坎坷和身后的争议,还能不能喊出那句至今振聋发聩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