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宣恩苗族生产文化

2022-05-19

苗族是一个以农业耕作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本民族的生产文化,这种文化为苗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苗族生产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主要分为农耕习俗和渔猎习俗两部分。

㈠农耕习俗。上古时期,苗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种植水稻的技术。由于历代王朝的征战和民族歧视,苗族先民迁徙湘、鄂、川、黔、桂等偏僻山区。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耕作方法落后,耕作技术粗放。改土归流后,铁制农具为苗民普遍用来耕土耕田。宣恩苗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主要是手工劳动,靠天吃饭。正如苗歌中所唱的一样“难耕开头一犁土,难唱开头一句歌。一犁土脚有茅根,首句歌头口难开”。民国时期,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苗民生产生活仍十分艰难困苦,耕作方式仍为手工劳动。犁田耕地用牛拉,边边角角用锄挖。高山、二高山仍是刀耕火种,苗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苗族人民在农、林、牧、副、渔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改革落后的耕作制度和方式,实行科学种田,苗民过上富裕生活。

种植品种上,苗民主要是种植水稻、包谷、红苕、土豆、各种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是麻、棕、油桐、油茶、漆、花生及各类药材。

农耕工具种类众多,具有特色。稻作工具主要有:铁铧犁、耙、枷档、坎锤、端板、钉耙、秧篓、水车、木龙、搭斗、围席、谷撒子、谷镰刀、风车、晒席、背篓等。山地耕作的主要工具有:背篓、挑篓、箩筐、撮箕、柴马、扁担、挖锄、薅锄、铲、刀、斧等等。

农忙期间,哪家需要劳力,一般请工相助,主人家只备酒饭,不需付工钱。常转工抢季节,大家相帮相助。下种看日子,一般按十二建星推算,下种用“开”日;收割也看日子。杀猪宰羊禁忌“破群”,一般用“红煞”日。上坡下田做活,早上忌说不吉利的话。男的做活一般头戴斗笠、捆腰带、打绑腿、用自制的“刀壳子”别上镰刀,一般刀不离身;女的上坡做活,一般背背篓、带上镰刀等。苗家人勤劳,收工从不空手回家,男女老少都带柴或带草回家。在秋收季节,苗家男子挑着稻谷或玉米苞边走边打“呜呼”,特别在高处,或有凉风的地方,大家挑着担子,相互高声打“呜-呼,呜-呼-呜-呼呼”。这种高吭呐喊,一是反映苗家人丰收喜悦的心情;二是从内心发出对天呐喊,表示战天斗地的胜利;三是苗家青年挑着担子比力气、比毅力、比精神、比韧劲、比斗志,如有一个比输了,大家才放下担子休息,相互嘲笑嬉戏。水稻收割后,立即晒干入仓。包谷从地里收回家,进行挑选,首先选种,再分类将包谷倒在火塘的楼上,待炕干后冬天再取下来慢慢地脱粒。

㈡渔猎习俗。苗家人有狩猎的习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上山打猎在苗族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苗族爱好狩猎。不管是农忙农闲,一旦发现野兽,吹牛角号,组织狩猎队围捕。苗族传统的狩猎工具有火枪、弓箭(弩)、套索、铁猫、炸弹、榨、网等。过去火枪较为原始,属点火火枪,称为挨火,一般点火装置安装在枪的右侧,即火枪筒的右侧有一个小孔,安插火药“引子”,枪托是用一弯勾树兜木做成,叫“枪壳子”,弯勾子柄安夹火索的铁夹,发现野兽到来,将火索安在铁夹上,瞄准野兽,点火枪响。火索是用一种叫水麻的植物的皮制成,苗家人将水麻皮剥下来,放入水中泡一段时间,将水麻皮晒干,用捶草棒把水麻皮捶软捶白,再搓成小拇指粗的火索。火索搓得很长,一般在一丈五尺左右,火索点燃着火后,不熄灭,它是苗家特有的点火物。苗家人腰上有“四件宝”,即牛角火药角、铁砂篓、火镰、烟荷包。牛角火药角是用水牛角制成,即将牛角按需要锯断,大的一端用木板作一底子,牛角尖的一端作为进出口,用一根长三、四寸的竹筒制成一塞子,叫“药码子”。“药码子”既是塞子,又是用来衡量火药用量多少的工具,一般打野鸡用半码火药,打麂子、獐子用一码药,打野猪用一码半至二码药,打虎豹一类凶猛野兽用二码半以上的药量。铁砂篓又称撒子篓,用精细竹篾织成拳头大小的篓子,形状有圆形、锥形、椭圆形,非常精致,是苗家人用来装铁砂的工具。火镰是用火镰石、火镰(用纯钢制作成二寸左右的长形或椭圆形钢块)、艾蒿一起撞击取火的工具,火镰、火镰石、艾蒿用火镰包装在一起,火镰包一般用动物皮或绣花布做成,非常漂亮。烟荷包是用来装烟用的,用动物皮、绣花布做成,简单的是将猪尿脬吹气胀大,挂干即成,装烟既不回潮,又耐用。弩又称弓箭,苗语叫做“讷”,是一定长弯勾树兜木棍制成,将木棍凿一条较深的槽子,将箭安放在槽内。木棍的一端凿一个洞,将长短有序的几块楠竹片穿插洞中,两边保持等距离,然后将一根有弹性的弦固定在竹片两端。再将木棍的弯勾一端,安装用木块制成的板机,射箭时,又手用力把弦拉挂在扳机上,装上箭,扣动扳机,箭射出击目标。这种箭具有射程远、准确度高等优越性。

农作物成熟季节,农家分片在地里搭棚,防止野兽危害粮食,发现野兽,吹牛角号,遥相呼应,组织狩猎队围捕。苗族男子都是打猎能手。在进山前要敬梅山神,扎码子,既保平安,又能迅速捕获猎物。打猎获得的野兽,实行原始的分配制度,平均分配,路过行人,吼声相助,见者有份,同样能得到一份,即“山中打猎,见者有份”。

苗族极好打猎,他们方法很多,单独打猎除带上火枪外,还带着大小各种“套”,套索是苗族古老的传统狩猎工具。这种套是用上好的棕丝做成,猎物一旦上套,就很难逃脱。有套野兽脖子的,有套野兽脚的。“榨”是用藤子把五、六根木棒扎成一排,上面放上重石头,将“榨”用二根木棍挑起悬空,挂上机关,猎物进入“榨”内,机关运动,将猎物榨死。小茅坡营苗民都喜欢打猎,男子长到十八岁,老一辈就教他们使用枪和打猎的方法,在小孩只有十一二岁时,都跟大人们上山捕猎。每到农闲时,即是打猎旺季,往往猎兽于百里之外,一去十天半月,甚至一个多月,饿了吃干粮,晚上大家一起住岩洞。他们性格强悍,追赶野兽时,草鞋穿烂了,赤膊光脚,野兽入洞,随之入洞,野兽翻山越岭,随之翻山越岭,直至打死捕获猎物为止。如遇猛虎豺豹之类,亦与之搏斗,有时人兽俱亡。

从苗族古朴原始的狩猎工具看,苗族狩猎的历史悠久,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清道光《施南府志》卷二十七中有一首描写苗族传统武器苗刀的《苗刀歌》:

沙溪土司悍具豪,大为容美小散毛。

纳地久降诸峒长,尚存苗种悬苗刀。

此刀出匣三尺水,吴潭素练翻秋涛。

春鹇长毛白皎洁,鸊鹈安用寻常膏。

蛮儿捷健呈身手,累年剽掠横相遭。

官军缓攻夜剿抚,居民杂处思奔逃。

留兹利刀经战斗,往往深夜呜呜号。

即今向北买水犊,兼有就学娴风骚。

苗家人喜欢捕鱼。捕鱼工具主要有:钩子、网、卡子、壕子、虾扒、罾等。原始方法是赤手摸鱼或是锤击石头,将鱼震昏,待其浮出水出捕捉。如遇枯水季节,用茶枯饼发酵,制成毒鱼的茶枯粉,倒入河中,进行毒捞。

(来源:湖北宣恩县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