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曾氏是唯一跳崖自尽的皇后 竟曾自剜肉救朱聿键

2022-05-19

战乱的颠沛流离,带给女人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无论是皇室高贵的女子,还是后宫万千嫔妃、公主、美貌或不美貌的女子,都是深深的痛苦和不断的屈辱。

曾氏就是战乱中的贤后、烈后。

她德容兼备,19岁嫁给唐王朱聿键,明朝覆亡,她力劝抗清,虽未能成功,然而她的悲惨遭遇令人心痛。

朱聿键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其祖父唐端王朱硕熿因不喜欢朱聿键的父亲朱器墭,所以对他父子俩十分不好。幸好朱聿键的曾祖母魏氏十分维护他们,在朱聿键八岁时,还为他请了老师。然而,朱聿键十二岁时,其曾祖母去世,其祖父便把他们父子俩囚禁在亲王府的内官机构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幸亏暗中有人帮忙送饭,父子二人才没饿死。

朱聿键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幼时就遭到偏心眼祖父的迫害,对人性比较绝望,不过他并不放弃自己,在囚禁的这段时间里,朱聿键借着佛灯日夜苦读,掌握了一身经世致用的本领。后来,其父朱器墭被朱聿键的叔叔毒死。朱聿键因祸得福,恢复了自由身。

1632年,朱聿键继承王位,杀死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就在这一年,十九岁的曾氏被三十一岁的唐王朱聿键纳为王妃。

嫁给王爷,并不意味着荣华富贵,这个落魄王爷,府上想必是败落不堪。因为没有富贵,没有满宫姬妾,他们将日子过得一心一意,感情倒是愈发深厚,胜过民间很多布衣夫妻。他们挑灯夜读,谈古论今,彼此有很多看法一致,越发欣赏彼此。

[page]

命运给予他们爱情,却也给以他们颠沛流离。命运给予他们显赫,却也给予他们漂泊。

明思宗崇祯九年(丙子,公元1636年)八月,清兵侵犯边关,北京宣布戒严。唐王朱聿键激于义愤,报国心切的他,毅然起兵北上勤王,不料大明律令规定,没有奉到诏旨,不得擅自出兵。于是,崇祯帝以其擅发护军勤王为罪,废他为庶人,并将他安置在凤阳监狱之中。此时的唐王朱聿键一贫如洗,拿不出财务贿赂狱卒,狱卒用各种不堪的方式侮辱他,羞辱他,他竟然连百姓都不如。说是庶人,其实生不如死。

唐王便染上了重病,急得曾氏在深夜偷偷对着晦暗的夜空祷告。然而,唐王的病情仍在恶化,无计可施的她,突然想到春秋时期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的故事。于是,她将自己大腿的肉剜下来奉给唐王。没想到,唐王真的奇迹般活过来。“患难方知情重,富贵不忘糟糠”,历经劫难,他们的感情更加难舍难分。

清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五月,崇祯帝自缢后,弘光帝在南京称帝后,唐王才被放出。

当时时局激变,差一步都不行,一旦行差踏错,不仅性命堪忧,江山亦不保。

唐王南行时,经过杭州,途中遇见了由南京逃来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他把南京即将陷落的消息告诉了唐王。听后这个消息后的唐王,想到国恨家仇,不禁忧愤慷慨,说到最后竟然热泪纵横。郑鸿逵见唐王仪表非凡,谈吐文雅,于是暗中派人告诉了他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安南伯郑芝龙。兄弟二人达成共识,在这局势激变之时,可以以拥立唐王来做为自己的资本。不久,南京失守,苏州陷落,清军兵锋直指杭州。

在混乱的时局中,曾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她往往一语中的,给予正确的判断。

唐王是个未大局着想的人,并不自私,他想劝潞王朱常芳监国。

[page]

曾氏却不同意唐王的做法,于是劝其说:“依我看来,潞王为人平庸,定非英主,他怎能力挽狂澜,拯救这个国家呢?你英明睿智,应及早自立,收拾旧山河。在国家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应该当仁不让,莫做他举。”唐王听了她的话,却未置可否。曾氏并非自私,希望自己丈夫登基,她好做皇后,而是她真的觉得潞王不靠谱。

果然,她的预感应验了。

不久,潞王果然投降清廷,浙西杭、嘉、湖等地,皆被清军占领。

且莫说曾氏是否有见识,就说这唐王,因为犹豫和谦让,错失了一次光复的良机,实在可惜可叹!

清顺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鸿逵、郑芝龙的拥立下,于福州即帝位,改年号‘隆武’,是为隆武帝,曾氏则被册封为皇后,其父曾文彦被为吉水伯。

由于曾皇后从前治理王府时,便很有条理,隆武帝遂让她参与外政,凡是章表奏议,一般都要经过她的批阅。曾皇后的办事效率很高,批阅后指出不合时宜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多被隆武帝采纳,效果颇佳。

其实曾氏是颇有一番才干的,也曾想垂帘听政,力挽狂澜。但是朝臣不乐意,上表参她,“我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皆雄才大略,两朝皇后也都是十分圣德,助成王业,肇基于今,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只是在宫闱之中默默赞助,垂帘听政绝非我朝圣世所宜。”

[page]

上表的人是都御史张肯堂。曾皇后挺生气的,不待见他。张肯堂正好得罪了大权在握的郑芝龙,被排挤出朝廷。此事也引起朝野人士的议论,他们皆说隆武帝虽有英明识见的美名,可是太过溺爱皇后,看来也不是能成就光复大业的主。

也是有真的爱情,毕竟是患难夫妻。曾氏出心不坏,只是太急了一些。

当时郑芝龙把持朝局,却无意抗清,明将何腾蛟正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带甲数十万,声振中南,抗清形势波澜壮阔,曾皇后曾向隆武帝献计:“咱们再不能依靠郑氏兄弟了,莫不如借机脱离郑氏兄弟,依靠何腾蛟,倒会有一番大作为。”可见曾氏还是力主抗清的。

隆武帝并不是个杀伐决断的人,他的决断力太差,一到关键时刻就犹豫,还不如曾氏像男子汉大丈夫。尽管曾氏急得不行,隆武帝仍然拿不定主意。

他无法摆脱封建宗法的本质,认为只有大军阀才能保障他的政权,所以,始终不能、也不敢收回太阿之柄。他的犹豫,使他错过了他生命里最后一次光复的良机。

清顺治三年(丙戌,公元1646年)六月二十八日,曾后为隆武帝生下长子朱琳源。两个月后,孩子夭折,曾氏哭得死去活来,但也无力回天。

[page]

郑芝龙早己暗通清朝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准备投降,尽撤关隘水陆防线,致使仙霞岭二百里空无一人。

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郑芝龙的投降,导致隆武帝的朝廷门户大开。

二十一日,隆武帝逃出延平,到达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于是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虽然周之藩舍身想掩护隆武帝脱险,令隆武帝和曾皇后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

然而,清军前锋统领努山奉洪承畴的命前来,将隆武帝和曾皇后俘获,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中送往福州。

到达闽江支流九溪边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了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说毕,纵身跳下悬崖而亡。隆武帝几次也想自尽,终因清兵严密监守而未成功,最后还是绝食死在福州。

可怜的曾氏,尚且年轻,因国破而殉情,殉国。时运也,命运也。只落得落红满阶,红雨滂落,绿烟裹衾。墓地旁松柏森森,光阴橐橐,岁月深长。(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