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完托依:维吾尔族的古老庆典
“玖完托依”在维吾尔族妇女当中是仅次于婚礼的大型庆典仪式,“玖完”是少妇,“托依”是婚礼的意思,而这个庆典仪式自古以来作为维吾尔人民传统的庆喜仪式,在塔里木河流域代代相传,久经不衰,焕发出维吾尔人古老文化和习俗的生机和活力。
举行只有少妇们参加的这样的庆典仪式是体现维吾尔姑娘结婚以后在生理上发生各种微妙变化,逐步成熟,告别姑娘时代,进入家庭主妇角色的一个标志。这也是女性结婚以后体现具有承担家庭生活能力和具备妇女社会合法成员资格的一种特有的庆喜活动。
“玖完托依”便是体现女性已经承担这种社会和家庭义务的一种宣告仪式,也是对自己已成家立业独立承担家庭和社会义务的纪念,更是对自己已经告别了姑娘时代加入伟大母亲行列,获得生儿育女之荣誉的隆重宣告。
举行“玖完托依”的对象必须是初婚的女性,时间是她第一次怀孕或孩子出生后的三、四个月以后。举行仪式的少妇和她的同龄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亲朋好友应邀参加这个仪式。这个传统的仪式,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维吾尔居民中仍然保持着活力。目前在新疆的于田、民丰、且末、巴楚、麦盖提、阿瓦提、沙雅等地的维吾尔族妇女中这个传统的庆典仪式就象婚礼一样而富有情趣。
这个仪式一般由举行仪式的女方父母主持举办,男方不能参加。女方决定举行日期后便要通知少妇们前来参加仪式,并特邀女乐师和歌手举行歌舞盛会。事先要由女方家为女儿准备“少妇裙”和“少妇头巾”等;在于田等地除上述准备以外还要准备一顶塔里帕克小圆帽,这个小圆帽质地精美、精巧、独特,形似光芒四射的太阳。
按照约定的日期,女客人们每人都端着9个馕和石榴、手帕等礼物参加庆典仪式。在有经验的少妇的帮助下,经过精心梳理打扮的女主人身穿少妇裙和少妇大衣及其它特制的盛装迎接客人们。这时,少妇已经梳妆师帮助洗净脸上的汗毛、修眉、修睫毛、将发辫梳理成两条长辫、染指甲、在眉毛上涂染奥斯玛汁并在眉心用奥斯玛汁点痣等,做好了接待客人的一切准备,同时身穿前胸有七条或九条纹波状弯月领口的少妇裙和少妇大衣的主人向客人们热情问候,并接受客人们的礼物当众表示谢意。
客人们吃过丰盛的瓜果和食品以后便要在庭院或果园里举行“玖完麦西来甫”,女主人第一个上场翩翩起舞,在欢笑声中众人将杏干、红枣、沙枣等干果抛向她,此后便开始进行少妇间的对唱和各种游戏活动,女琴师们和歌手们开始弹唱木卡姆中的《达斯坦》、《麦西来甫》和《玛尔古甫》等选段。在热闹的歌舞声中,少妇们便纷纷上场,跳起符合自己身份的《花儿舞》、《安拉依舞》(又称《摇篮曲舞》)等各种舞蹈,这些舞蹈在给予人们欢乐的同时也教育少妇们增强道德修养认真履行义务。在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就有这样一段民谣:
头婚亚克西(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
二婚巴克西(巴克西,维吾尔语,意为“糟”)
三婚帕合西(帕合西,维吾尔语,意为“烂泥”)
胡达必将惩罚你(胡达,维吾尔语,意为“神”)
……
不要以为长得美丽,
就接二连三办婚礼。
男人对你挤眉弄眼,
就信以为真跟他去。
由于“玖完托依”基本上是在该地区的巴扎天(赶集日)举行,《少妇麦西来甫》结束时,参加仪式的少妇们便带领刚举行完“玖完托依”的少妇上街逛巴扎。以此来达到向公众宣布这一少妇已成为妇女社会正式成员之目的。
“玖完托依”作为维吾尔人传统生活习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根蒂固在维吾尔历史文化中的一种传统的习惯仪式。“少妇裙”左领下处的七条或九条纹线是维吾尔人对古老传统信仰的数字这一神圣信仰物质化的标志。在古老的原始社会里,这些数字作为人类思维中的虚拟现象,发挥了具体标志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而这些数字越来越规范化,形成了维吾尔人在精神信仰、生活习惯、政权制度、审美观念以及口头创作中体现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于田妇女在“玖完托依”时戴在头上的塔里帕克小圆帽至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民族帽子。塔里帕克帽制作独特、精细,顶部直径约为3—4厘米,底部直径约为8—10厘米,帽沿是由黑毛线编制而成,在帽沿下有约1厘米宽的绒毛带,帽内由皮里子精心制作,帽外均以丝绸或金丝绒布罩制。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塔里帕克小帽是仿照闪闪发光的太阳的形状而制作的,很有可能是维吾尔人在信仰萨满教时期的产物,在和田发现的大量的反映崇尚太阳的考古文献也说明了这一推测是符合实际的。
在“玖完托依”上少妇们赠送的礼物——苹果或石榴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性,苹果在维吾尔人的审美视觉中是幸福、欢乐和魅力的象征;而石榴则是维吾尔人自古以来崇尚多子多福的象征。因而在维吾尔诸多民间诗歌中不难见到将石榴称之为“生命之水”的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