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德国因何从二战中的反犹国家变成难民乐土
法国《回声报》9月7日刊登文章《默克尔和她的德国梦》,作者 为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全文如下:
“德国!德国!”面对匈牙利当局对自己的嫌弃态度,数以千计的难民在布达佩斯的中央火车站前这样高声呼喊着。他们都梦想着能前往德国,就像一个多世纪前那个贫穷的欧洲,人们梦想着能前往美国一样。2015年,越来越多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涌向了欧洲的大门口,如今德国成了他们梦想的安全之地。他们心目中的安全之地不再是英国,也不是整个欧盟。
“德国梦”是如何取代了“美国梦”,抑或是“欧洲梦”的?在叙利亚三岁小男孩遇难的照片震撼了我们良知的时候,德国为什么会成了“欧洲的荣耀”?
有两张照片的对比十分强烈:一张照片拍摄于70多年前,照片上是华沙犹太人区的一个少年,举着双手,眼里满是恐惧;另一张照片是这个星期在慕尼黑拍摄的,一个头上戴了一顶德国警察帽子的小难民,表情轻松地与一位德国警察交谈。在第一个少年眼里,德国代表着死亡;而在第二个男孩眼里,德国是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个国家为何这么快就从黑暗走向了光明呢?人们通常会用人口和经济等因素来解释。德国的人口在减少,其繁荣、蓬勃发展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总之,德国的情况与其他欧洲国家都不同:欧洲其他国家要么生育率大体上保持正常,要么是经济发展不怎么理想。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但是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使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显得不同的真正原因是它的政治领导意识。过去,默克尔或许存在着决策缓慢的问题。但是在今天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她不再算计,而是用自己的本能和良心作出了决定。
[page]
默克尔的这一决定明白无误地对各式各样的退缩和排外行为提出了谴责,而且她也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会因此而输掉未来的大选。在那些优柔寡断甚至缺乏勇气的政治人物面前,默克尔树立了一个榜样。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柏林墙倒塌前,赫尔穆特·科尔只是一个来自西德政界的小人物,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在面对他时心里总有一种优越感。随着他成为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位总理,并且承担起了自己的新责任,一切便发生了变化。今天,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不仅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而且也成为欧洲的道德标杆。
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内战把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推到了我们的门口,来我们这里寻求避难,而此时的我们出于经济、社会、政治甚至心理等原因,并没有完全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然而,千万不要低估了欧洲公民社会的正能量。我们的领导者必须表现出这样一种雄心:鼓励和引导人们作出慷慨的姿态,遏制和抵制排外和自私的心理。
从长期来看,一个社会的成败将取决于其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取决于其对他人的不同的接受程度。故步自封、自我退缩等最终将导致自身的衰退。欧洲的自杀并不是接受了这些难民,而是将大门紧闭、漠视这些人的命运。
如果没有移民的到来,美国永远不可能在两个世纪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我们需要那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到我们身边的人,就像他们需要我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