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穆斯林生活中的宗教礼俗
伊斯兰教信仰在回族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长期历史形成的一些伊斯兰教礼俗,至今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生活。
一、尊经与遵圣行
信奉并且学习《古兰经》以及伊斯兰教经典,是穆斯林的一项“天命”。但是,由于《古兰经》等经典原文是阿拉伯文(有些经典还是波斯文),能读懂经典原文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回族穆斯林对用汉语译著的伊斯兰教经典(俗称“汉克塔布”)也同样尊重,因为读“汉克塔布”没有语言障碍,容易掌握伊斯兰教义和理论。明清时期,回族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如王岱舆的《正教真诠》、张中的《归真总义》、伍遵契的《修真蒙引》、刘智的《天方典礼》、马注的《清真指南》、金天柱的《清真释疑》、马德新的《四典要会》等大量的汉语译著伊斯兰教典籍,在回族穆斯林中流传广泛、影响很大。出于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虔诚信奉,回族穆斯林对原文的、汉译的经典都格外尊重,即使是破损的片纸片页都要小心保存或处理。先知穆罕默德是所有穆斯林最为敬仰的圣人。穆斯林把遵循、效仿穆圣语言与行为的做法,称作“遵行逊奈”。“遵行逊奈”成为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宗教习俗,传承不已。例如,回族有俗称“起右”的习惯,即日常生活中,做事以从右开始为好。吃饭、穿衣、取物、递物等用右手或从右开始,讲究用右手做洁净的事情,如施舍、出散钱物等。另外还有许多个人清洁卫生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也都是遵守圣行而养成的。
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用语
由于经年的宗教信仰与宗教生活,有一些宗教用语已经成为广大回族穆斯林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譬如“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句穆斯林的信仰表白辞,中国穆斯林谓之“清真言”,虔诚的穆斯林随时都在念;每当感到惊讶之时常说“苏布孩难劳西”(意为真主大能);要做什么事的时候要说“因沙安拉”(意为如果真主应允,回族俗称“托靠主”);做事顺利、做好事或受人夸赞等情况下常常说“艾力孩木杜吝俩西”(意为感谢真主,回族俗称“知感主”);使用频率极高的当是念“泰斯密”(意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凡做一切有益之事必先念“泰斯密”而后行;此外,见面时互相说“赛俩目”(意为平安、和平),也是回族穆斯林交往中的一种崇高礼节。还有些富有宗教意义的语言与日常行为相结合,如回族常用语“口唤”一词。“口唤”本是回族经堂语,其含义以及使用范围较广泛。原意有“命令”、“准许”、“请求”、“原谅”等意思。“口唤”在实际生活的使用中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真主与人的约定。比如,当一个穆斯林亡故了,就是真主的“口唤”到了,在此有“复命归真”的含义;当人们要办某件事,都要看有没有真主的“口唤”,这里又有真主是否“准许”的含义。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约定。如做某件事情要取得某人的同意,即称为给某人“要口唤”,而某人的答应则是“给口唤”。回族传统上把“要口唤”、“给口唤”引申使用到家庭、亲朋关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子女的婚事、外出远行等,均得讨要父母的“口唤”以示孝顺。而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这样。
三、婚丧礼仪
这是回族文化中内容最丰富、特点最突出的部分。伊斯兰教鼓励婚姻、重视家庭,所以做父母的均视完成儿女婚姻为责任。回族婚姻要求男女双方具有共同宗教信仰,注重明扬“尼卡哈”(婚姻),婚姻须有证人与聘礼,结婚前必须念“依扎布”(证婚辞)等。参加宗教证婚仪式,男女当事人及证人(傧相)均须着装整洁,男的要戴礼拜帽,女的须包裹头发或佩戴头巾。男方证人(傧相)有责任向新婚男子交代信仰方面的事项,而男子应向女子教授宗教常识以及夫妻之间应尽的义务。按回族传统,男子完婚时要象征性地给女子一个红包,此即“麦哈尔”(意为聘金),这是具有宗教意义的聘礼。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生死疾病都是真主的安排。因此,回族穆斯林对疾病和死亡普遍抱有达观的态度。一旦身患重病,一方面积极治疗,而内心则希望真主宽恕自己,驱走病魔。当人病危的时候,头脑若清楚,口还能说话,要自己念“清真言”;口不能言者,要由家人从旁提念“清真言”,以使病人临终时心里想到真主,安详离世。回族穆斯林严格地按照伊斯兰教义规定处理丧葬事宜。比如用清水为亡者清洗、洗后用白布包裹、为亡者举行“哲那则”(宗教殡礼)、送墓地埋葬等宗教丧葬礼仪绝不马虎,而参加“哲那则”则是穆斯林的一种义务。
四、月份与时间概念
伊斯兰教历的九月称为“莱买丹”。“莱买丹”也就是伊斯兰教的“斋月”,它是全世界穆斯林十分重要的一个月份。回族穆斯林把每年一次的斋月称为“尊贵的月份”。在这一个月里,他们每天日出之前吃东西,白天禁止一切饮食等,直至日落之后方可如常,无论寒冬酷暑皆是如此。在斋月里,要克制私欲、多做善功好事。回族传统认为,在斋月里履行宗教功课并施行善事能格外受到真主的喜悦,蒙受真主的恩惠。如果有人在这个月的某天去世,还被认为是有“乃随布”(意为有福分)的人。回族传统的时间概念与礼拜时间密切相关。伊斯兰教一天中有五次礼拜,而回族传统的时间概念便与这五次礼拜的时间、名称及其使用发生联系。比如说在“撇什尼”(第二次礼拜)之后,也即下午1-2点之间;或者说在“底盖尔”(第三次礼拜)之后,也即下午4-6点之间。尽管随着计时钟表的应用普及,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已非常准确。但是,上述时间概念的应用方式已经约定俗成,至今仍然在回族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沿用。回族穆斯林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礼俗,是回族宗教信仰与传统社会生活融合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对回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