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真是曹操的儿子吗

2022-05-19

刘禅曹操的儿子

刘禅因为投降魏国时,说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而扬名天下。人们乐此不疲地评价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埋汰他的无能懦弱。此外,对他的身世之迷也是诸多探索。

曹操

大家都知道刘禅是蜀汉后主,理所应当是刘备的儿子,不然刘备为什么让他继承皇位。但是又有人抗议说刘禅是曹操的儿子,而且还有理有据,论据充足。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他们说刘禅是曹操的儿子呢?

首先,徐州沦陷时,刘备的两位夫人并没有逃出去,而关羽就是为了保卫两位夫人才向曹操投降的。虽然关羽尽心尽力的护着两位夫人,但他还有一身份是曹操的降臣,所以他会被曹操派遣出去做事,而不能时时刻刻的守着她们。曹操是有名的好色之徒,还曾修建铜雀台,企图网罗天下美女。他实在是个没什么节操的男人,只要是美女他都行。之前,他在征伐宛城的时候,宛城将领张绣因为不敌曹操而投降,但是曹操却贪恋张绣叔母的美色,而强行掳走。所以对于强占别人妻子的事情,他是有过前科的。

其次,刘备对于阿斗并不是特别的珍惜。阿斗尚在襁褓之时,刘备就曾抛弃过他。后来好不容易救回来了,还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而且,按理来说,赵云多次救阿斗于危难之中,作为父亲对待赵云不说像恩人一样,起码还是应该表现谢意吧。但是刘备在世时,赵云一直被打压,空有一身本领。

刘禅其实不傻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后来投降曹魏,蜀汉灭亡。有很多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表现在亲信小人、不战而降和没心没肺,但是事实上刘禅并不傻,而是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电视剧《三国》刘禅扮演者

刘备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刘禅要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代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刘禅也做到了,虽然诸葛亮大权独揽,但是刘禅还是做到了谦让,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按照常规,诸葛亮应该把政权还给刘禅,但是他却没有那么做,他依旧把二十多岁的刘禅当作小孩,还要教刘禅像教小孩一样,告诫他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成年的刘禅为了大局着想,于是委曲求全。

诸葛亮违背了刘备让起辅政的嘱托,进而选择了代政并且长期让自己的军队在外面,这是君臣的大忌。尽管刘禅跟诸葛亮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但是刘禅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尽量地克制自己。诸葛亮在错用人之后非常自责,刘禅便安慰他,诸葛亮选择自贬。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在他打了胜仗之后,就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禅竟然哭倒在了龙床上,等到灵柩运回来的时候,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进行迎接。刘禅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顺从了民意,也使得蜀国的政权的稳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轻的皇帝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地体地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自古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事情。

刘禅投降

景耀六年,魏军攻打蜀国,刘禅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去抗敌,但是诸葛瞻却死在了沙场上。魏军更加逼近成都,刘禅慌了神,于是召集了大臣商议。在众多大臣的意见中,刘禅却选择了投降,那么,他为何要选择投降呢?

电视剧《三国》刘禅扮演者

在众多大臣中,有人提出让蜀国和吴国进行结盟,去投奔孙吴,也有人说西蜀的南面地势险峻,容易自守,可以逃到南方去,然而很多大臣已经没有了主见默不作声。这时候,谯周站了出来,建议刘禅选择投降,他还摆出了几点让人不能反驳的理由。

谯周先否定了投奔吴国的这个意见。首先,没有投奔到别的国家还能做皇帝的事情,今天投奔到吴国,就要臣服吴国。其次,势力大的国家能吞掉小国,但小国不能吞掉大国,就像曹魏能吞掉孙吴,但是孙吴并不能吞掉曹魏。这样的话,为何不臣服于大国曹魏呢?最后一点,臣服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如果先臣服了东吴,之后还要臣服曹魏,哪能一辱再辱,何不干脆直接投降于曹魏。

之后,谯周又否定了南下南中的意见。第一,南方是一个偏僻荒蛮的地方,民众没有归顺的想法,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要不是以兵锋相逼,南人哪有那么容易服从。第二,曹魏大兵这么来势汹汹,必定有自己的计划,假如我们逃到南方,他们也会对我们穷追不舍。第三,假如陛下要到南中,外要对抗外敌,内要提供衣食住宿,我们没有其他渠道获取费用,只能扩大征收,扩大征收会促使民众叛乱。

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上书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征建议表,主要就是提出来几点内容:首先《出师表》针对当前的局势,做了一个细致的分析。并且,反复的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德,因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光复汉室大业是先帝的遗志,所以作为后主来说,肯定要始终的记住这一点。另外,在这一基础上,更是要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刘禅像

《出师表》这本是一份奏章,主要就是写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想刘禅陈述的建议,所以,作为后主刘禅来说,应该怎样给诸葛亮回信是一个问题。因为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并且,在字里行间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诚挚的建议述说的感觉。所以,刘禅后主也要在不失去“陛下”的威信的同时,有着身为晚辈的谦虚。

另外,刘禅还要针对诸葛亮丞相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建议作出相应的回应,比如说,在“亲贤臣,远小人”这个建议中,首先要肯定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且,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和这个一致的。除此之外,刘禅还要针对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说,诸葛亮丞相提出来的,但是毕竟是大事,所以还是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讨论这件事,请丞相相信研究机构的办事力度,我们一定会携手共同的光复汉室大业的。

勾践和刘禅

勾践和刘禅两个人相差了近一千年,然而因为命运总是让人琢磨不透的。一个是卧薪尝胆的典范,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而另一人则是在一代贤臣诸葛亮的辅佐下还“扶不起来的阿斗”。

越王勾践

勾践,他曾经是春秋时期呼风唤雨的越国君王。因为不听范蠡的告诫,擅动兵器,射杀老吴王阖闾,后被夫差困于会稽,险些丧命。然,大丈夫可屈可伸,他请求吴王夫差收他为仆,将自己的妻子献给夫差做侍妾,换来一时的苟且偷生。他将国破家亡的恨深藏于心,隐忍二十年。尝粪问疾、卧薪尝胆,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伟大奇迹。一下子从一个亡国之奴成为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典范,他的坚韧不拔的气概也成为后世人的学习目标。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后主,是刘备的儿子。刘备死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照顾,而他自己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诸葛亮在世期间,他起先十分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事事以诸葛亮为方向标。但是在后期,他听信谗言,不断地干涉诸葛亮的军政方针,致使北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诸葛亮死后,无人约束,变得昏庸无道,只顾贪图享乐,不理会朝中政务,又轻信小人,导致蜀国的根基受到动摇。后来魏国攻蜀,刘禅自缚双手,出城降魏。曾经盛极一时的蜀汉就此灭亡。后来人们觉得刘禅在诸葛亮、姜维、蒋琬等一众贤臣的辅佐下,还不能兴盛蜀汉,就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