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爬犁

2022-05-19

东北冬季漫长,很多地区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冰雪覆盖大地.为适应这一气候特点,人们发明了适合在冰雪道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爬犁。

爬犁也写作“扒犁”或叫“扒杆”,满语称为“法喇”,至晚在清代初年即已出现。其制作比较简单。用两根一丈多长的硬杂木杆,前端烘烤弯如弓形向上翘起,作辕子,后部为木架板箱,坐人或装货。如果专供人乘坐,还可以搭篷挡风御寒。爬犁的形状类似滑雪板,上翘的辕头可以减少阻力,两杆贴地的一面砍削得很光滑,又在硬滑的冰雪路行驶,所以不用太大的牵引力就能快速前行,比车还要方便。“爬犁”这一名称应是因其像耕地的犁杖,又不用轱辘就可贴着地面行走,和“爬”差不多而得名的,确实也很形象。正如清代乾隆皇帝诗文中形容的“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衾,引绳如御,利行冰雪中。”这种交通工具既可以用人拉,又能用马、牛拉,更有特点的是还有用几条狗拉的“狗爬犁”,由于狗奔跑时重心低,很适合拉这种没有轱辘的“车”,即使坐上两三个人,跑起来也相当快。此外,还有用驯鹿拉的爬犁。清初称黑龙江地区的某些部落为“使犬部”和“使鹿部”,即由此而来。这种制作简易、方便实用的交通工具,过去在东北冬季使用得很普遍。用它拉货一次可以装几百斤,拉人坐三五个也不成问题,因此冬季山林地区木材、粮食、皮货等运输只要道路覆盖冰雪或者是通过冰冻的江河,都可以由爬犁来担当运输载人则既可供自家使用,也可方便过往客人。如用健壮马匹牵引,一天可跑二百里路。所以,即使在已有铁路、公路运输的年代,爬犁仍以它方便、灵活、制造维修容易的特点继续存在。清代回东北拜谒祖陵的乾隆皇帝,对故乡这种独特的运输工具十分赞赏,在其所作:《盛京土风杂咏》、《吉林土风杂咏》两组诗中都涉及到爬犁。其中一首诗说:“架木施箱质莫过,致遥引重利人多。冰天自喜行行坦,雪岭何愁岳岳峨。骏马飞腾难试滑,老牛缓步未妨蹉。华轩诚有轮辕饰,人弗庸时奈若何”。所以,东北的一些老百姓说,爬犁这不起眼儿的“土玩艺儿”,当年却是受过“皇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