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隋炀帝为什么骂名那么多?隋炀帝杨广有什么功绩?

2022-05-19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皇帝,在他们中有明君,昏君。其实很多时候并不能一棒子去打死一个人,尤其是皇帝这个位置。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背上那么多的骂名呢?他有什么功绩?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

隋炀帝在位期间,统一江山、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西巡张掖、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改革科举制度增设进士科,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起正式形成;三次派人到台湾,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三游江都,三征高句丽。特别是开凿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影响后世上千年。《资治通鉴》中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然而,就是这位方勤远略、威震八方,做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的皇帝,身后却落下了“暴君”的滚滚骂名。仔细揣摩,其中的原由让人惋惜。

很多书籍都把隋文帝撤换太子说成是被杨广的演技所骗,甚至说那是因为独孤皇后的建议。这种说法不但贬低了杨广,更贬低了文帝!他们完全把杨广之前的战功、治理扬州的政绩视而不见,好像杨广除了演戏外没有其他才能似的。要知道,当初文帝撤换杨勇时,还咒骂反对者:「你们难道不知道我是花了多大力气才下这决心吗?」这就说明杨坚换掉杨勇是出自他深思熟虑的考量,绝非他随便决定的。

杨广即位后,修洛阳、开运河〈不少书说他是为了去江南游玩和看美女才开的,其实这种观点很好笑,皇帝要看美女难道不能就人送来,还要自己开条河去看不成?〉、开发西域、开进士科、四处出征获胜〈初期〉,可以说很多明君做的事情,杨广全在几年内做了。这些事情他只要做一样,最起码可以功过参半,偏偏他全做了,国家可经不起。他的失败是他的奢侈和太过急躁所致。

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言都只是来自野史小说,这些连唐朝写的的隋书都没写。杨广好色荒银的证据大多出自小说,有的小说时间、地点、人物完全不对。杨广被人骂的最惨的莫过於弑父一说,其实唐朝写的隋书也只是把这条归类在传闻放到其他人的列传而已,文帝和炀帝的本纪均不采用。这些传闻居然会被某些史书采纳,杨广的确是被野史丑化的最严重的皇帝之一。杨广死后,被追封为明帝,炀帝一词是李渊他们强加给他的

有心人士或许可以发现,其实李世民早期的经历和杨广十分相似。他们都是能力杰出的次子,因为不甘心居於太子之下而夺嫡。他们后来都杀害兄长和其子嗣,杨广囚禁弟弟未杀他的后代,李世民杀李元吉并杀其子。但是杨广即位时的情况几乎都优於李世民。杨广的是在父亲的允许下即位,李世民是用政变胁迫父亲交出皇权;杨广即位时在众人眼中是谦谦君子,李世民是叛逆王子;在加上杨广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隋朝远比李渊给李世民的唐朝强大,而杨广的结局是国破身死。从这一点来说,杨广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借镜。

杨广的功绩主要什么呢?

我总结了5个点,第一点便是推行科举制度,为什么把它列为第一点呢?科举制度打破了原来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并且能够让有才华的人找到一个平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科举有一定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它很科学也很公平,为出身卑微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地方。科举制度在中国的流传了长达两千多年,这么伟大的功绩也只有秦始皇的长城能够相比了。

第二个功绩是大家都熟知的开凿大运河,开凿大运河让南北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大大影响了南北两地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运河完成后,往后的每个朝代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中受益。当然了,开凿大运河是个大工程,必定劳民伤财,不然隋朝怎么会灭亡的这么快呢。

第三个功绩是定都洛阳,定都洛阳可以有效的脱离陇西贵族对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且洛阳位置靠南,能更有效的平定战乱,维护国家稳定性。杨广在定都洛阳的过程中,无形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得控制,让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

第四个是开通丝绸之路,这里有人会说这不是唐太宗、汉武帝的功绩吗?我要讲的是,丝绸之路是太宗和汉武帝发扬光大的,而开通的却是杨广。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域各国有了经济、文化交融,丰富了中国的内涵。

第五个是三征高丽,这一举措对隋炀帝来说也是伟大的功绩,因为高句丽当时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对于我们威胁极大,有它的存在,极大的削弱了朝廷对辽东的控制力,如果隋炀帝一举拿下高句丽,那真是天下太平了,也没唐太宗李世民什么事了,话说回来,唐太宗在晚年也头疼高句丽,不然不会御驾亲征高句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