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明朝灭亡有哪些原因呢?
崇祯皇帝是一个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虽然明朝是在他手上灭亡的,但是他却不但没有对这个国家做出任何不好的事情。那么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明朝灭亡有哪些原因呢?
在许多的亡国皇帝中,我最欣赏崇祯皇帝朱由检,因为就像他说的一样:“朕,非亡国之君。”小编也觉得他确实非亡国之君。只是他运气太不好,赶上了这辆末班车。
关于写崇祯皇帝的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写他怎么上位,小编发现几乎没人写。那今天就来聊聊,他究竟是怎么做上皇帝的。
这件事情还要从他的哥哥朱由校说起,朱由校说实在的,绝对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听说他木匠活干的不错,这个在下一期我们在讨论。可就是这么一个皇帝。他不管朝政,将所有的事情都给魏忠贤和客氏来打理。导致朝堂上十分的混乱。这就算了,他竟然还短命,在22岁的时候就死了。
在他死的时候,由于魏忠贤和客氏的迫害,导致他没有儿子。可是就在他将死之时,魏忠贤告诉他说有几位皇妃怀孕了,于是他就打算,将未出生的孩子做为国家的继承人。
幸好时在张皇后这位奇女子,及时劝说,告诉朱由校说,就算是妃子怀孕了。也未必就一定生下男孩。所以,为了大明的江山,还是位传给朱由朱由检比较合适,再说,就算生下的是皇子,那还有十几年的时间,皇子才能亲政,在这之间国家就可能发生变乱。
终于在张皇后的劝说下,朱由校决定该立朱由检做皇帝。同时,张皇后害怕朱由检收到魏忠贤的迫害,还给朱由检发密信,说了一下事情,让他做好准备。并且告诉他说要自带干粮,不要吃皇宫里的东西。于是,崇祯就将饼藏于袖中,在皇宫里过夜时,饿了就吃饼。终于,朱由校死了。崇祯即位。
就在这时,因为魏忠贤害怕大权旁落,准备发动政变,将崇祯杀死。由于崇祯不断的向魏忠贤示好,让他放下心来。并在魏忠贤多次试探下,从容用对。使魏忠贤放下戒心。最后发动政变,将魏忠贤废掉,并逼迫他自杀。才算真正的坐稳了皇位。
明朝一直是真个历史神秘的存在,神秘在个各个朝代都有一些奇葩皇帝,却依然稳健的立国将近三百年,更让人着迷的是明朝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
锦州之战,如果没有毛文龙的协助,袁崇焕也不会一战成名,可以说是没有毛文龙就没有袁崇焕。曾今的袁崇焕和毛文龙几乎是稳定北方对抗后金的基石,最后刀戈相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袁崇焕原本文官出生,一生都想功成名就,明朝后期没有一定政治背景的人物想要从文官做起,做到功成名就很难,最后袁崇焕选择弃笔从戎参军入伍,果然一战成名,此时他遇到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文龙,一个可以和他争功分权的人。
毛文龙仅仅是武举人出生,心里没多少墨水,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文人的那些花花肠子,也就直来直去,凭借自己的行军打仗的实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左都督平辽总兵”的职位,大概相当于军区的司令。
而两人的冲突就冲突在一个对权力的渴望,一个一心固执己见地行军打仗。最后在袁崇焕得到蓟辽督师大印后有无法让毛文龙完全听命与自己的时候,便出此下策,列出了毛文龙二十大罪状,包括所谓的“结交近侍”,也就是和宦官走得太近。
最后毛文龙被杀。毛文龙在军队的声望不比袁崇焕差,毛文龙一死,军队的心也就基本涣散了,以至于后期很多明军将领纷纷归降后金。
二、可以力挽狂澜的孙承宗为何被弹劾归乡
毛文龙的惨死是能说少了一块镇守北方的基石,而孙承宗被罢免,则是完全把北方大门敞开了。讨论袁崇焕和毛文龙这两块基石谁的作用更大时,会有很多分期,但孙承宗能力挽狂澜镇守北方确实一致公认的。
了解明史的人知道,孙承宗的能力要比袁崇焕高很多,除了他坐镇辽东立下的赫赫战功之外,后期二次出山立马收复辽东四城,还差点把阿敏一击毙命。袁崇焕的死已经对大明是很大是损失,但最后一位能扛起镇守辽东重任的孙承宗却被人第二次弹劾罢官。究竟弹劾他的人是谁,而崇祯有为何疑心太重听信谣言同意罢官,史书并没有记载。
而毛文龙、袁崇焕的死,以及孙承宗的离场,注定了大明已经没救了。
三、明明李自成可以挽救明朝,为何崇祯要拒绝
说着一点的原因是,一般人认为明朝灭亡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自成的造反,其实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后造反后期的李志成。在后期,李自成已经没有最初那样一心灭点明朝的想法,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后路着想,在攻打北京之前,李自成曾经试图和崇祯做一笔交易,那就是希望崇祯封自己西北王,然后一大笔军饷,作为筹码就是,帮助崇祯剿灭张献忠,然后回头和皇太极对抗。
这可是相当大和相当划算的交易,但朝中那些满是正义一身骨气的文人臣子拒绝了李自成的条件,而崇祯也杀掉了前来谈判的中间人,这样这一群正人君子也彻底失去了可能挽救明朝的唯一希望,而崇祯为凑前线军饷向大臣们借款的时候,竟然没人能愿意掏钱,个个都是痛哭流涕谈自己清廉,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从这些大臣家中搜出的金银财物何止千万。
就这样失去仅有的几个镇守辽东的将军,也凑不出前线军饷,这个曾经伟大的明帝国也就此亡国。
- 上一篇:烧绵山【第十三场】
- 下一篇:陈仓之战:韩信初出茅庐的楚汉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