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年三十白天贴福有讲究

2022-05-19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青岛过年从小年,经过忙年、办年货、年除日、拜年、送年、走亲戚,串起春节一个个符号,串起青岛一段历史,串起青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过了腊月二十二出嫁闺女不能回娘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又叫“辞灶”,就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按照青岛的当地民俗,过了腊月二十二,出嫁的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的门,包括外甥在内,所有的外姓人都要各自回家忙年。一般人家,这时候要在正堂挂上“拄子”。挂上“拄子”就得摆上供台,上铺红纸,必须要摆供碗供碟,一般是三碗三碟,碗里有蔬菜、鸡蛋和白磷鱼,在所有的供碗当中,白磷鱼是最重要的一个碗,必须要供于中间;三碟相对要简单一些,糖果、点心和和白面馒头。因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糖瓜”,让灶王爷上天的时候给自己家说几句好话,求老天爷能够保自家来年的平安。

供台上最重要的要属烛台和香炉,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烛台距离“拄子”的距离为三寸三,而香炉居中,与两侧的烛台距离是四寸半,这也显出青岛地区老人的心细,三寸三的距离,是一个照明效果最好的距离,也是一个绝对安全距离,既没有火灾的隐患,又能保证照明效果,两侧的四寸半,刚好使香炉的烟被烛火所吃到,过去说的香火,指的就是这。

晚上一般的是象征性地吃一顿饺子,先上供,敬的是天地人,也是三个碗,灶间,前院和正堂都要设台,都是各摆三个碗,碗里装三个饺子。饺子盛碗里以后,要烧纸,这是给灶王爷路上的“盘缠”,一个摆台要烧三刀纸,总共九刀,所烧的纸里要包上香,是金条的意思,就是向灶王爷“行贿”,灶王爷见这家很心诚,上了天之后就不会乱说,会极力在老天爷面前说好话,以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腊月二十四开始婆婆带着全家忙年

腊月二十四,各家各户开始忙年。忙年的“总指挥”一般是由婆婆来担当。从这一天开始,全体娘们儿就要全力以赴,把所有的碗柜灶具,比如盖甸、锅盖、芊筐、笊篱、笸箩等全部要洗刷凉干,晚上再加夜开始给孩子缝制新衣服,打好榷子准备纳鞋。

腊月二十五,爷们开始整理院子,给牲口起圈,把庭院打扫干净,各种不用之物归置到位;孩子们也闲不着,要把谷秸抱到院子里拆捆、翻晒,只有浸透了日光的秸秆才能做“赶草”铺地;女人开始泡发面引子准备做馒头;做馒头要赶双日子,通常都是腊月二十六。女人和大一点的女孩子就要动手做馒头;过年的馒头不是随便人就可以做的,寡妇不能做,只能烧火;做的馒头品种比较多,一般先做豆包和“棋溜”,“棋溜”是用地瓜干煮熟了以后掺上面粉蒸出来的;然后还要做枣山、枣饽饽、鱼花、刺猬、盘虫等;馒头出锅以后,还要再用红颜色在中间点个红点,图个吉利。

腊月二十七,男人去赶年集,买回来茶肴,揭对子、买窗花、选门挂、请福字,临了再去爆竹市买几挂鞭,鞭不一定个头大,但是要响。还有其他的烟花,像花子令、二起脚等。赶年集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结束,回到家里之后,都收拾利索了,就要开始准备杀猪宰羊。习惯上说,腊月二十七的菜是最好的,吃血肠,喝肉汤,炒一锅杀猪菜。一直忙到黑天。

腊月二十九,扫灰:屋里就要全部扫一遍,这样忙年就基本结束了。

年三十白天贴福有讲究,不能马虎

到了年三十,大人先对孩子说:今天不许说废话,不许大声喧哗,然后发几个爆竹到街上去玩。过年应该说是从下午就开始,在外的人都要赶在这个点回家,先拜拄子,再拜父母,开始打糨糊贴对子挂福字。

这挂福字是个讲究的事儿,不能随便乱挂,什么地方该挂什么样的福字,都必须要讲究,否则就是贴了白贴,还不如不贴。福字一般分“倒福”和正福以及大小“福字”几种,“倒福”就是把“福”字倒过来贴,取一个谐音叫做福“到”了;正福一般都是斗方,取其意为正有福。各种福字不能随便乱贴,该贴哪儿的就得贴哪儿,千万不可不懂装懂胡贴乱贴,套句话说,贴错了地方反倒把吉利搞得不吉利。“倒福”的位置必须要坐北向南贴在室内,过去一般都是中堂的位置,意思是福到了屋内,而如果是坐南朝北呢?意思就完全反了;其次,“倒福”不可贴于门外,而且一家只能贴一个“倒福”,切不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倒福”,更切忌随便乱贴。另外,一般二号福字要挂粮仓和厨房(灶间),出门要挂抬头福,门侧要挂招财福,牲口圈兴旺福,都非常讲究。所有的福字都应是从外往里贴,象征着福来了。对联贴在大门外,什么样的家庭要贴什么样的对联,不能先生家贴幅生意对联,这让人耻笑没有文化。女人们从下午开始准备年夜饭,剁馅子、醒面,绑“赶草”,准备过年。

年三十晚上放鞭吃饺子,长辈发红包

年三十的下午饭一般吃得比较早,通常在4点到5点左右就要吃。吃完了下午饭,大人就会撵孩子们去睡觉,准备晚上守岁。大人就开始忙活准备晚上的年饭了。吃年夜饭前,家里的次子就要开始把已经梳理好的“赶草”铺到地上,从灶间一直到正厅,长子要带着长孙去请神回来过年,带着纸钱和水,到土地庙去烧,要先在地上划一个圈,在正北的位置上留出门,把纸钱放在圈里,嘴里还得叫着先人的名字,回家过年。纸钱烧完了,在纸灰上洒上点水,然后就往家走,路上不能说话,要一直把先人的“灵魂”带到“拄子”前,叫做先人到位了。

一切准备停当,就要准备接年。由次子挑鞭,长子点火,在自家的院子或门前放一挂鞭,然后男爷们就坐在炕上开始喝酒,年过16岁的长孙也在其行列,女人不能上桌,婆婆带着几个媳妇和孩子在灶间开伙。

到晚上11点左右,年夜饭吃完,桌子不能撤,开始下饺子。第一锅饺子出锅之后,却不能吃。饺子一出锅,还是和小年夜一样,先得摆供台。与此同时,由长房长孙挑鞭,次子点火,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一挂鞭放完,全家进门,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然后开始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不许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饺子里面一般都包着钱、年糕和枣。饺子吃完了,女人就要进来把剩下的饺子在架上笼屉倒回到锅里,这叫做“压锅”,同时压锅的,还要有豆腐、鱼花、盘虫。这个时候不能扫地和洗碗。收拾停当,回屋里坐下,上茶加水肴,开始发压岁钱,先由当家人也就是长辈来发,每人一份,不准说少。最后由婆婆来做一年的“总结”,每个媳妇一份,互相不许打听谁多谁少。

正月初一初二拜年时一律忘记前嫌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青岛地区最早开始拜年的,是从五更鼓之后,大人孩子就要依次给老人磕头拜年,平辈的要见面作揖,互相问候一声过年好,一示祥和。过去都是大家庭,多有兄弟不睦,婆媳不和,妯娌间隙等等家庭矛盾,但是在拜年的时候,要一律忘记前嫌。

从时间上来说,分春节7天,叫做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十四收芝麻。就是按照每一天的天气来排,比如初一天气好,意味着今年的鸡长势很好,初二的天气好,为鸭的长势好马灯等,以此类推。家里拜年之后,小孩子就要睡觉,等第二天早晨出门穿上新衣服,出门去给邻居街坊拜年,大人要守岁,守岁一般要到鸡叫头遍的时候,才能合衣躺一会,老人叫小眠,也是不脱衣服。

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二送年之前,不能扫地和洗碗,不论这个地上有多脏,都不能扫,以免扫走了财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管这一套,一看地上脏了,拿起笤帚就扫,这是不对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该遵守的就一定要遵守,起码没有坏处。邻里之间的拜年一般的要在天亮以后,简单地吃过了早饭之后,开始走动邻里街坊,进门之后要先问过年好,商人作揖,互祝恭喜发财,市民道一声平安,这就是早先青岛的拜年,初一先拜的一般都是重要人物,但是不能走亲戚,再近的亲戚也不能走动。这里所讲的亲戚一般的是指姑表姨表亲戚,都不能走动。初一初二两天是拜年的日子,要集中在这两天里,把自己的朋友同学先生都要拜一遍。

正月初三闺女回家先吃荷包蛋

从初三开始就要走年了,初三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到现在还在施行。从腊月二十二晚上,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有什么大事也只能让人捎个话回去。为什么不能进娘家门?这就叫做规矩,一切都得按规矩来。

闺女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这个时候回来的闺女和女婿是家里的客人,不能干活,谁干呢?要那些没结婚的弟弟妹妹们在家里伺候客。

进门以后,闺女和女婿先得吃上六个荷包鸡蛋,过去穷,能拿出鸡蛋来伺候客就是最高的待遇了,青岛有一句当地话说,丈母娘疼女婿,进门抱出个大母鸡,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闺女回家很有说道,要赶在中午之前回家,买的礼品有六斤肉,六斤鱼,六个头面馒头,六盒点心等总共六个六,凑起一个六六大顺。中午这顿酒是丈人管的,没结婚的弟弟当陪客,这也就是青岛当地“舅子灌姐夫”的说法,在酒桌上,小舅子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姐夫(妹夫)喝高兴,当然能把他灌醉了为最好,这就成了故事,谁谁在丈母娘家被小舅子灌醉了,也能当做笑料流传一阵子。闺女离开家的时候,必须要顶着日头,太阳落山之前就必须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