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真实的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经过与影响

2022-05-19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因为一部《水浒传》的关系,而变得知名度很高。而不同于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的规模一直倍受质疑,甚至于由于正史中很少的记载,一度有很多的人,怀疑其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宋江的起义性质上能不能被说成是农民起义。但是随着一些重要的“墓志铭”的出土,结合一些历史片段的记述,我们可以大致的还原出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他所领导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起义。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利用摩尼教(就是我们俗称的“明教”)的教义精神鼓动下扯起了反旗。

当方腊在两浙地区起义的时候,黄河流域的广阔土地上,也爆发了一连串的农民起义,其中以宋江为首的一支起义军,人数虽不太多,但战斗力很强,他们转战于黄淮平原,对北宋统治者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北宋的统治中心就位于黄河流域,所以相对于方腊的规模更大的打州破府,宋江的起义虽然规模不及方腊,但是在北宋政府的感受上,要来的更加的急迫一些。

宣和元年十一月,同样是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沉重的诱因,宋江农民起义爆发,十二月二日,宋徽宗下诏,“京东东路贼盗窃发,令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二十四日,又下诏:“招抚山东道宋江。”从这两份诏书,我们可以看出,宋江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北宋的京东东路,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地区。宋江起义后,也确实以“梁山泊”作为根据地,出没于青、济、濮、郓各州。所以被称为“京东贼”、“山东盗”。

到了,宣和二年,这一年,方腊起义爆发了,而宋江起义军的活动范围也从山东扩大到了河北各地,数万官军都不敢和他们对抗。有宣和二年的亳州侯蒙给宋徽宗的上书是这样说的:“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涉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乱。”从这封上书,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起义军有重要的首领三十六位,而且上书中也有招降平方腊的建议。可见,施耐庵的《水浒传》故事,就是据此而来。但是,候蒙的这个建议并未得到实施。对侯蒙的建议,宋徽宗很满意:“蒙居间不忘君,忠臣也。”遂任命他知东平州,负责招降宋江,但侯蒙“未赴而卒”,就是说这个侯蒙根本就没有实施招降计划就提前挂了。

[page]

招降,是《水浒传》中,宋江最为人不喜欢和诟病的地方。施耐庵写就一部《水浒》,这条条成了这部书的主题宣扬思想,也就是浓缩成的“替天行道”四的字,《水浒》说造反,其实,说到底还是宣扬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主题。那真实的宋江,又在干什么呢?

宣和二年到三年这段时间,宋江有河北又向南进攻,《蒋园墓志铭》载:蒋园“徙知沂州,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公独修战守之备,以兵扼其冲,贼不得逞,祈哀假道,公呒然阳应,侦食尽,督兵鏖击,大破之,余众北走龟蒙间,卒投戈请降。”这个墓志铭里头的说法是,宋江起义军从河北又向山东攻击,到了沂州的时候,被蒋园打败了,还要借道投降。看起来似乎是不堪一击。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蒋园的墓志铭里头说的“祈哀假道”“卒投戈请降”也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后来宋江和他的起义队伍又出现在了另一块墓志铭中,《王师心墓志铭》里头又写道:“公讳师心,受迪功郎、海州沭阳县尉。时承平日久,郡县无备,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卿,既转掠京东,径趋沭阳,公独引兵要击于境上,败之,贼遁去”。据此可知,宋江起义军从河北南下,经过了京东路(山东),一直打到了江苏北部的沭阳境内了。

结合这两块墓志铭的记述,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宣和二年到三年这段时间,宋江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宋江起义军一路从河北打到了江苏北部,期间和各地方的官军都有过交战,宋江起义军没有讨到便宜,也就是说没有打下过州府城市来。但是并不代表宋江起义军被击败了、投降了。相反他们一路打到了江苏北部,也并没有主动请降的意思。实际上,真实的宋江,并不是《水浒传》里头的黑三郎,一心一意的想要招安、投降。

那么,真实的宋江起义军们,被招安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对此,《宋史》的记述就比较详细一些了。

宣和三年二月,宋江起义军打到了江苏北部的淮南军州(今天江苏邳县南部),《宋史》卷二十二《徽宗纪》记载:“淮南盗(这下又变成淮南盗了,不是京东盗了,可见宋江的活动范围已经到了两淮地区了)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扑,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而关于宋江被招降的过程,《宋史。张叔夜传》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

可见,宋江并不是像《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样,是心甘情愿的接受招安的。而是,北宋官军,设下了伏击,农民军被包围后,宋江进退无路,只好接受了“招安”向张叔夜投降了。

[page]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宋江投降并非出自本意,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当时机成熟时,宋江再次起义,重新又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关于宋江第二次起义的情形,从1939年陕西省谷县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中可以看出一些大概的端倪。墓志铭中记载:“公讳可存,宣和初,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借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足俞月继获,迁武功大夫。”可见,宋江第二次起义后,不久又被折可存镇压下去了,宋江的结局,同方腊一样,也遭到了杀害。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军,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很强,他们转战南北,给宋朝统治者的打击也很大,绝对不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性质的。

至于,宋江第一次被招安后,有没有参与征讨方腊的战斗,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没有看到过具体关于这方面的史料,所以不敢瞎说。

而在宋江、方腊之后,宣和四年还有张仙、贾进、高托山等起义;而北宋军队在镇压农民军起义的时候由于“杀良冒功”“杀普通老百姓凑数字”的做法,更是激起了倪从庆等起义。

北宋末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若不是由于女真贵族的入侵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广大农民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这些小规模的起义是很可能形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

而宋朝的统治者们如果能将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劲头,放到抗击异族侵略上来的话,那么两宋是会很有一番作为的。只是,很可惜的是,宋朝的统治者并未从不断的起义中得到教训,依然束缚住了人民的手脚,从来都不让人民的手脚得以施展。

金人曾今自嘲道:南朝真是没有人,如果用一、二千人守住黄河,我们怎么渡得过来。”

南朝真的没有人吗?显然不是的,只是人的手脚被统治集团束缚住了,舒展不得。如果这种束缚能略为松些的话,南朝人的手脚是会发出巨大的威力的。可惜的是,宋朝的统治者们,比金人更加的害怕这种威力而已!他们想的从来就不是怎么善待、引导这股强大的力量。

“守内虚外”,有宋一朝的心得。终宋一朝三百多年,就是从这样复杂的夹杂着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社会矛盾中,走了过来......

至今仍旧让人心情繁复、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