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这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晋人董勋《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荆楚岁时记》注引)可知正月初一至初七七天,分别为制造动物和人的特殊日子,其中初一鸡日和初七人日格外引入注目,又有突出的风俗事项。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隋代卢思道诗《人日思归》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题中所谓“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人生节”及“七元”“人气”等。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在我国时兴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以后人日节衰落,有关戴人胜的习俗仍有流传。如宋朝人宋祁《人日》诗有“况镂黄金假作人”之句,明崇祯《嘉兴县志》记载:“士女造华胜相遗,或戴于发。”描写了当时人日戴胜之俗。
作为人日标志的人胜,它的喻义是什么呢?《荆楚岁时记》引董勋《问礼俗》为人胜注释:“人人新年,形容改从新。”此说流传至今,成为解释人胜意义的经典之说。然而,判定人胜的原始意义,应将其与人日紧密联系起来考察。从人日的命名看,传说七日是作人的日子。《东方朔占书》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其日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之征。”(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引)“占书”保留了较为古老的看法,揭示了人们设置动物、人、植物为节的含义是祈求生物“蕃息安泰”,即六畜兴旺,人口繁衍,五谷丰登。这是古老生殖崇拜的反映,生殖才能创世,人日节是创世神话和生殖崇拜结合的产物。人日与人口“蕃息”的关系还能从后世的风俗得到证明。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人日”条说:“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可见人日占人是追求人口繁衍,甚合生殖崇拜之义。
再从“人胜”标志所表达的愿望看。日本正仓院所存唐代人胜值得注意,一枚的图形是女子,有十六个字的另一枚绘有儿童。这些绘有女子和儿童图像的人胜要贴在床帐或屏风上,贴屏风较贴床帐兴起晚,床帐更能说明问题,即绘有女子和儿童的人胜是一种生育巫术,贴于寝室床帐,祈求妇女具有生子的能力。至于女子戴人胜于头,原始意义也当是希望自己具有生殖能力。人胜标志和人日命名二者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在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同今天女孩子们头上的发夹差不多。大多是用五彩的丝绸,也有用金箔刻成的,剪成小人的形状,戴在头上,不仅以此纪念人的诞生,还有“欲为人上之人”的寓意。在这一天,诗人们则要登高踏青,吟诗作对。
人们习惯在初七这天吃七宝羹来祈福,盼望一年的好兆头。而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