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潮州畲族的奇异遗俗

2022-05-19

畲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也是潮汕地区的先民,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历史悠久。全民膘悍,刚强好斗。

唐宋以来,屡与新入之民抗争。唐高宗时,畲族首领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聚众攻陷城邑。朝廷派兵进剿,陈政、元光父子先后为畲军所栽。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漳州刺史陈漠平广寇蓝老鸦于揭阳。宋景炎元年(1276),垂相陆秀夫、元帅张世杰辅帝舟南下泉州,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叛变,帝舟移驻红螺山(今饶平龙湾村背山)。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抗元取汀州,兵出兴国;张世杰勤王于潮州,漳潮诸路畲军陈吊眼及许夫人(凤凰山畲妇)等响应勤王,率兵抗元扶宋。至百丈埔(今饶平外浮山)遇元兵,激战,许夫人战死,陈吊眼不敌,退守四百岭(今饶平与诏安交界处),继续坚持抗元。其后复降复叛,断断续续。当达春兵进潮阳,都统陈鳃兄弟5人,率畲兵7000人降元。至正十一年(1351)梅州畲贼陈满啸众梅搪,攻陷城邑,几20年,招讨使陈梅平之(见《潮州府志》吴志)。追至明永乐年间,畲族酋长雷文用率领149户归顺入籍,设畲官自治,畲患从此才平定。畲民匿居深山壑炯,从没与汉人通婚。皆椎跌,挟枪弩,纳皮张,不供赋,采竹木为屋,种禾黍、山芋为粮,刀耕火种,过着原始而又落后穷困的生活。随着中原汉人逐渐南移,与畲杂处山地,畲民日趋汉化。迄今仅在闽粤两省交界处的饶平、潮安、丰顺、大埔等县市山区,还住着众多的畲民,其中风凰山区还是广东省畲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

潮州畲族有其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保留着许多与汉人不同的传统遗俗,这些习俗至今仍在盛行。 衣着头饰

据有关文献载:“男女椎髻箕踞,跳足而行。”畲族这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不只男女有别,而且在女性中未婚与已婚的也有不同。男人上着对襟、布扣或铜钮的唐装,下穿宽大高裤头的便裤;女人则穿着大襟右社、布扣或铜钮,长过膝盖的上衣,一f穿便裤。在衫的襟边和袖口、裤脚管边均缀上数条色泽不同的花边,作为装饰。如凤凰山区畲族妇女,其衣领、衣袖、衣边全都绣上各种颜色不同而又艳丽的花纹。半腰一l束着一条腰带,腰带向后扎,两端向f飘垂,末端缀有各色花纹和丝穗,鲜艳夺目,她们称为“风衣”。这种衣着妆扮,可区分为小风、大凤和老风。所谓“小凤”,即未成年和未婚女子,其凤髻圆而小(头发用红头绳扎成发辫盘于头上,状若凤->,额前留“逗郎毛”,凤衣和腰带上缀的花纹颜色艳丽,但花纹不甚宽;“大凤”是指已婚的女子,其头髻高起,凤衣和腰带上缀的花纹宽又多,色较浓;“老凤”是指老年妇女,其头髻低小,凤衣和腰带上缀的花纹色淡而稀少。中老年妇女头髻上插着银替,盖上各式头帕,戴着银质耳环和手镯。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发型,代代相沿至今。

命名排辈

按畲族传统习俗,男子命名排辈以“大、小、百、千、万”5个字为辈序,轮流排行,周而复始。在族长掌握下,排好各人的辈份,称“世名”。如蓝姓以“千、万、大、小、百”为序;雷姓则以“大、小、干、百、万”为序;钟姓以“大、小、百、万、念”为序,少去“千”字,却改为“念”字。(潮畲没“盘”姓,惠东一带则有)据说各姓之间辈序有点差别,是避免同姓近亲结婚。成年男子须参加过祭祖和“招兵”的宗教活动(类似汉人成年礼),取得“法名”。因此,畲族男子一生便有乳名、世名、讳名和法名4个名。女子一般只有乳名及讳名而已。畲民死后,男人称“郎”或称“公”,女人则称“娘”。墓碑上刻的是死者的世名,如“千三公”、“万六公”等等。因此,在畲族后辈人中,便不知其先祖原来的名字,成了畲族独特的奇异丧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畲族逐步汉化,传统的“大、小、百、千、万、念”的排辈习俗,也开始吸收汉族排辈法。据丰顺县凤坪村蓝氏(长房)族谱载:一世祖蓝千七郎,二世祖蓝万五郎,三世祖蓝大二十三郎,四世祖蓝小六郎,五世祖蓝百一郎。至六世祖又轮回干字重排。但从第六世祖起除保留本民族传统排辈法外,开始向汉族排辈法过渡,确定“友、元、奕、世、德、如、真、全”8个字排辈序。如六世祖蓝干六郎友权公。潮州市碗窑村蓝氏以“创、子、智、钦、承、孝、友、传、家、国”10个字排辈。潮安县李工坑村雷氏则以“庭、名、和、朝、钦、仁、义、礼、智、信”10个字为序。潮州畲族传统的命名排辈习俗,至清代乾隆年间始汉化。

独特语言

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在他们之间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称畲语。畲语只有词音(单词和词组)而没有文字。词汇中,类客家话约占七至八成,类潮州话仅占一成多,余下半成多才是本民族的单词和词组。例如“坐”叫“rong"·“饮酒”on"hodi",“吃饭”叫“nonggai",“睡觉”叫“rongg&go",“屋”叫“lao寮”,“太阳落山”叫"regodindong"……等,这些单词和词组的畲语,平时较少使用,但在某种场合或某些事情不便让外族人知道的情况下,才彼此用这种独特的语言通话。

祭拜图腾

畲族的祖宗盘抓是人身狗头,畲族崇拜的图腾即狗。所以畲民有祀狗之俗,粤闽两省都相同。他们对狗禁食禁杀,称狗为“龙犬”,或u月“乌龙”、“白龙”、“黄龙”(以毛色分称)。狗死了还要用土掩埋,为它举行崇拜仪式,以求氏族兴旺。

畲族祭拜祖先的仪式颇具特色。如祭盘瓤(或称“祭太公”、“祭盘古王”),从除夕起,由族长在村中祖厅(宗祠)内亲挂“狗头祖像图(盘抓)”,祖图前面置香案,案上不设祖宗神牌,只摆上3个或5个香炉,中间最大的香炉是太公炉,其余为“_五营兵马”和“射猎先师”。香炉的两侧各摆一个加盖的瓷碗,碗中的清水盛着一只活乌龟,称“长命龟”。香案一旁倚着一支龙头三*祖杖,象征着祖先盘抓王上茅山学法时的法杖。祭拜仪式开始,族长率领全村男女老幼朝祖厅(宗祠)门外跪拜,意请外出巡猎的盘瓤王返家受拜。主祭者手足着地,状若狗爬,跨过祭床,口中念念有同,双手掷笠(用两个“蜡壳钱”相{克),若是两阳一阴,即为“圣x.表明盘抓王已请回家门了。于是众子孙转身向狗头祖图爬拜。然后由族长讲话,细述盘瓤王的非儿身世,宣扬功德,勉励子孙自强不息。他们就是这样,通过一年一度的祭盘1511须祖德,在各个氏族内进行一次生动的历史传统教育。祭拜完毕,就地抓食吃,忌用筷子。如丰顺的风吹石祭凤坪村除夕夜吃团圆饭,席地而食。饶平的水东蓝屋村则于正月初一清早,全村男女老幼聚集在膺后的山坡地上,摆出各户事先配好的蕃薯丝、青菜拌与酱油、糖、醋等食品,放在竹砧上,围砧抓食,叫“吃菜生”.表示永远不忘祖先勤劳俭朴、粗食ifu生的传统美德遗风。这种特有的祭祖活动一直延至正月二十日(天穿日)才结束。但凤凰山石古坪畲族祭祖时间则在正月初互日才举行。 “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人民为纪念祖宗盘抓成家创业后,不辞劳苦上茅山学法,带兵扶正压邪而举行的宗教仪式,也是全氏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一古老神奇的节日活动,每二至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各地自定,多数是由“师公”择日举办。但潮州凤凰山石一占坪却固定于大年三十开始至初四日结束。他们在祖厅(宗祠)悬挂祖公图。在祖厅前晒谷场上高搭“招兵台”(用方桌3只相叠),台上置一装满谷子的斗,斗上插着代表各个兵马营的有色纸旗.称“令旗”。然后由一身穿红色长衫(有的地方穿架装),头戴“莲花形”帽,手执小鼓(有的握牛角号)的“师公”,边念经,边在前引路,率众畲民到各家各户‘’安井灶”,通告将有大兵来临,要求协作。同时还一齐到村后山上“请灵”,把“灵神”引入公厅。诸书办完后,师公登仁招兵台,旱卜表文,开始请兵。通过念经,掷策,若得一阴二阳。即是胜簧,就算兵马已请到了。师公便从斗上拔去第一营的“令旗”,掷给台厂的族长,族长接旗后率众敲锣打鼓引第一营的“兵马”进入祖厅(宗祠)。就这样由师公依次把祖公的各路兵马一一东营、南营、西营、北营、中营、左营、右营等一一请齐,安营驻扎,听候祖公召唤。这时,族长率众入公厅顶香膜拜,并将供奉的三牲果品,分别搞赏各路“将士:”,撒“马草”(用稻草切成短节)于地上喂‘’战马”。接着,请兵驱邪。由师公将供桌上的各式酒r",供果,撒于台下的草席上,让村中作恶的“妖魔鬼怪”前来争食。最后山师公把他们连席卷起,捆紧两端,日中念念有词,请兵把它驱到寺庙前“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