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红古夏趣“烧麦”香

2022-05-19

 兰州西北角的红古川紧依湟水和大通河,狭长的地形地貌上万顷良田碧翠而富饶,每于夏秋之际,麦浪滚滚,一望无垠。在每年麦收前的一段日子,这儿的乡民就不约而同去乡野“烧麦”吃,相沿成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乡野风情。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为在红古川任教的父亲的固执坚持,我曾去郊区读过小学和中学,乡民们烧吃青麦的情景就深深印刻于我的脑际。每年阳历七月中旬,也就是小暑与大署的交替时节,正是春麦成熟并即将开镰收割的日子,社员们会在自留地里拔摘穗头大、颗粒饱的麦穗,必须注意的是,掐揪的麦穗不能太黄太老和太嫩,以青嫩鲜翠胀饱为宜。等掐摘到许多麦穗后,就将拾捡来的碎柴和枯草在空场处点燃,此时便手握麦秆任穗头在烈火中猛烧。农人将束束麦秆快速转动,烧焦膨胀后的穗头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欢快响声。

不一会儿,所有麦穗被烧燎去了如刺麦芒和青翠的皮壳,人们欢笑着争抢着将一束束被烟火熏得焦黑的麦穗放入手心,双手合掌使劲揉搓,便将又薄又亮的皮衣揉弄下来,接着轻轻一吹,内皮如雪花纷纷飞落,仅留下嫩绿饱润鲜亮的麦粒,弥散出诱人的香气,放入口中细嚼,那柔筋筋、香喷喷的滋味沁人心脾,男女老幼一个个吃的齿舌生香、眉开眼笑。所以那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学生娃娃总是东奔西跑于田野阡陌之间,喜欢同社员们一起去凑热闹,高兴地掐拔一捆捆或一把把青翠麦穗,就在附近田埂边烧吃起来。当地人把这种独特的加工方法叫做“烧麦”,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烧青”。

啊哈,等咱们烧吃完了青麦之后相互一看,脸蛋嘴巴双手全被弄成黑糊糊的怪模样,一个个活脱脱就像“黑包公”,于是,全都忍不住放声大笑。不过,当地除“烧麦”之外,什么包谷、豆荚、山芋之类也能够烧着吃,但都不如吃“烧麦”最香美、最富有情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窑街工作以来,我每于麦收之前就会到乡野走动,常同好客的乡民们一道掐取青麦以做“烧麦”,浓浓的乡野情趣老是唤起我对往事的深深回忆。喔,改革开放后,农民们都承包了集体的土地,种植农作物的自主权更大了,不少人都不再或很少种粮了,而是用塑棚或温室精心务劳各种蔬菜,因此呀,吃“烧麦”就愈来愈难,以至成了稀罕事。

最近几年,窑街和海石湾的部分乡民们保留了一些麦田,并且改种冬小麦,它的成熟期要比春小麦早半月至20天左右,在六月底就有机会吃上“烧麦”了。特别要说的是,有些农民还颇有经营头脑,只要季节一到,他们就会掐取青嫩的麦穗运于家中,用火燎了麦芒揉搓下籽粒,放入锅中稍炒,然后在簸箕中筛去皮衣,装于布袋或竹篮到街市上去卖,惹得城里人眼热口痒,既挣了票子,又满足了市民的“口福”,真是一举两得。哦,由此看来呀,红古川乡民们的“烧青”这一传统习俗,是永远也不会从心底消抹掉的哟!